为了生活使用暴力与暴力对生活的毁灭(1)

为了生活使用暴力与暴力对生活的毁灭(1)

ID:10569579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为了生活使用暴力与暴力对生活的毁灭(1)_第1页
为了生活使用暴力与暴力对生活的毁灭(1)_第2页
为了生活使用暴力与暴力对生活的毁灭(1)_第3页
为了生活使用暴力与暴力对生活的毁灭(1)_第4页
为了生活使用暴力与暴力对生活的毁灭(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了生活使用暴力与暴力对生活的毁灭(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为了生活使用暴力与暴力对生活的毁灭(1)关键词:暴力性私力救济/结构性原因/法律社会学  内容提要:当人们被迫使用暴力性私力救济的同时,暴力也毁灭了生活。文章从结构的角度对暴力性私力救济进行法律社会学考察,发现政府保护性职能的缺失、司法腐败、不同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合作缺失严重制约了人们获得有效的公力救济,是引发暴力性私力救济的结构性原因。通过对公力救济系统的完善和改造,可以有效治理暴力性私力救济。  一、引论:问题与方法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在他的一部讲述中国明清时期小人物命运的著作中叙述了一个民间使用暴力的故事:  一支有几千人这样的盗匪队

2、伍1641年4月从沂州来到郯城。他们洗劫了县界边上的李家庄集镇,又往西南方向的马头镇进军。在那里他们扫荡了三天,……包围了县城。盗匪队伍在马头镇的几天给了郯城人组织保护的时间。他们用石头和泥土堵住城门,在城墙上架好大炮,在一个叫王英的人领导下组织了地方武装。……这批人和其他不知名的郯城人经过了4月15日一上午的战斗打退了盗匪,最后把他们赶跑了……[1]  这则历史故事的法学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以暴力形式出现的私力救济个案,展示了人们在得不到政府保护的情况下,不得已组织非正式武装、使用民间暴力来保卫家园的悲惨故事。  郯城的不幸发生在

3、明朝末期,社会动荡,是一个盗匪横行、生产暴民的时代。可以肯定的是,郯城人自发组织非正式武装和使用民间暴力的故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是鲜见的奇闻轶事,而是每个政权更替或政治动荡时期都可以见到的普遍现象,也因此史景迁把他的研究对象定义为“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这意味着在这种大历史背景之下,个人或群体对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握和无奈。特殊的历史时代和背景对于芸芸众生来讲形成了一种外在的结构性制约要素,人们只能在这种历史框架之内选择生活的方式和道路。具体到郯城的人们,这种历史背景下导致了良民与暴民狭路相逢之时,农民被迫放下锄头、书生丢弃管笔、绅士脱去

4、礼帽,纷纷拿起刀剑——只有使用暴力方能解决问题,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或者同归于尽。民间暴力的大量出现因此具有了一种历史宿命的味道。  明清时期的民间械斗也为我们思考暴力性私力救济的发生具有启发性的意义。旧时福建、广东农村械斗之风盛行,而械斗正是一种民间解决纠纷和矛盾的方式,是发生纠纷的当事人之间获得权利救济的一种途径。根据王日根先生的研究,“地方械斗之风日炽与官吏的激发往往有很大的关系,只是有了这些贪利的官吏之后,民间械斗事件不得再上达而已。这样的地方官吏管理之下……械斗之炽与吏治腐败互为因果……”[2]  事实上,我们无法也不应该用“宿命”

5、或用民间的“好勇斗狠”之风来解释无数类似郯城和明清时期福建、广东发生的以暴力形式出现的私力救济现象,如果我们如此解释这些事件,只能说明我们缺乏洞察真实和解释问题的能力。两则历史事实和两位历史学家的研究启发了我们去思考:什么因素对暴力性私力救济的发生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作用?  对于私力救济的发生原因,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例如有研究者认为私了(私力救济的表现方式之一)的发生是因为中国近百年的法律现代化方案都强调移植西方法律,而对本土的事故人情、社会结构、宗教伦理等重视不够。[3]也就是说,现有立法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和文化背景不相适应。

6、还有研究者对民间收债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之后,从经济分析的角度认为人们之所以选择私力救济是因为:“(1)诉讼收益不具实效性,执行难,私力救济更具实效性;(2)诉讼成本太高,需预付较高费用;(3)诉讼周期长、效率低……(9)当事人自保和报复冲动等。……利益是行动的基本动机,为什么私力救济,显然源于人们现实或预期利益之激励,取决于不同救济方式收益、成本、效率、机制、功能的比较,……私力救济行动内在着一种经济逻辑,它具有直接性、经济性、效率性、便利性、一定程度的实效性、充分张扬的当事人主体性。”[4]学界对私力救济发生原因的探讨都有道理,尤其是徐

7、昕先生所进行的经济分析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作为一个复杂的问题,对私力救济的发生原因还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和研究进路,当不同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盲人摸象”的考察之后,我们或许就能真的认识“大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角度是一种社会学的研究进路,也即从结构的角度来发现私力救济发生的原因。社会学大师吉登斯教导道:“人类建造社会,但是他们是作为具体历史情境中的行动者建造社会,而且是在并非可以由他们自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5]同时,必须看到“不能简单地认为结构是对人类行动的限制,它实际上也是对人类能动性的促成”。[5]278也即结构

8、具有制约人类行动和促成人类行动的双重性。如果从吉登斯的理论出发,私力救济作为一种人们的发挥能动性采取行动的结果,那么这些私力救济行动乃是一种基于某种结构约束之下又为此种结构所激发的行动。本文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