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原始文明的“逆行精灵”——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论析

追逐原始文明的“逆行精灵”——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论析

ID:10561383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追逐原始文明的“逆行精灵”——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论析  _第1页
追逐原始文明的“逆行精灵”——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论析  _第2页
追逐原始文明的“逆行精灵”——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论析  _第3页
追逐原始文明的“逆行精灵”——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论析  _第4页
追逐原始文明的“逆行精灵”——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论析  _第5页
资源描述:

《追逐原始文明的“逆行精灵”——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论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追逐原始文明的“逆行精灵”——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论析论文关键词:迟子建;故土情结;悲悯情怀;忧患意识  论文摘要: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对我国东北原始游牧民族鄂温克族进行了出神入化的描述,构筑起了一个与森林同生共死的游猎民族的百年史话。文章针对《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内容,从故土情结、悲悯情怀、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来阐释迟子建的创作个性。  迟子建在2005年岁末出版了一部哀伤凄美的史诗性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作品通过“我”——年过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妻子的回忆,讲述了生活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鄂温克民族在中国20世纪的洪流中悠长而伤感的发展变化过程。迟子建用她清丽、温婉、

2、诗意的语言、饱满的激情,构筑起了一个与森林同生共死的游猎民族的百年史话。  这些鄂温克族神圣历史的碎片,迟子建对其东北故土的深深依恋之情的宣泄,氤氲著作者浓厚的悲悯之情。文中“我”饱含忧伤的述说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现代文明与古老民俗的冲撞,以及作者对原始文明的忧患之情。  《额尔古纳河右岸》无论从对边地少数民族的书写还是从对原始文明的依恋来看,都可以称作是逆行于当代社会的一只精灵。  1故土情结  迟子建出生于中国最北端的漠河,这个风景秀美的北国边陲给她留下了太多的记忆。黑龙江的鱼汛、大兴安岭的林涛、鄂伦春的马队点拨了她的才情、丰富了她的情感、开阔了她的视野,人类的精神溯源性又使迟子

3、建与生俱来地形成了一种眷恋北国故乡的生命情结。而在当今文坛上,认同世俗、赞美欲望正成为当今许多文学作品的表现主题,在这样的氛围中,迟子建没有以媚俗的姿态迎合市场,而仍以孤独而执着的探索精神,坚持着自己由来已久的创作追求——深情地注视着故乡的土地,营构着一支支吟唱故乡田园的淳朴自然而又粗粝野性的牧歌。她像肖洛霍夫写顿河哥萨克、福克纳写美国南方小镇那样心无旁骛地书写她的北国边陲。  《额尔古纳河右岸》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鄂温克民族巨大的风俗画卷上,迟子建深情描画了酋长、萨满等众多可爱鲜活的人物,感悟着鄂温克人民或粗犷、宽厚,或细腻、温柔,或愚昧、小气的生存哲学。  迟子建在《从山峦到海

4、洋》的短文中说,“我就是在那片土地出生和长大的……故乡对我来说,就是催生这部长篇(即《额尔古纳河右岸》)发芽、成长的雨露和清风”…,“没有大自然的滋养,没有我的故乡,也就不会有我的文学……如果没有对大自然深深的依恋,我也不会对行将退出山林的鄂温克部落有特别的同情,也不可能写出《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出版时,曾经有人怀疑迟子建是位汉族作家,涉足少数民族题材也许会有困难。事实上,在大兴安岭山林中长大的她“二十岁以前一直没有离开过大兴安岭”,“森林对她而言就像自家花园一样”,从小就经常见到生活在她周围的鄂温克人以及和鄂温克人生活方式、习俗极为接近的鄂伦春人。他们在山林

5、中游猎,在唯一的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上骑着大马去集市里换盐、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她几年前写的散文《马背上的民族》就是写鄂伦春人的生活。她对鄂温克人的熟悉和尊重已经渗入到灵魂深处,正如迟子建本人所说:“他们所经历的四季风景变化、白灾(雪灾)、瘟疫等我都能理解,所以写这篇小说是我灵魂深处对鄂温克部落这种情感的集中爆发,是一个宣泄口。”又如施战军教授所说:“边地是她的肉身的近邻和精神的原乡,她不是边地的旅行者、造访者,也不是借宿者、暂居者,没必要摇铎采风或者非要把动物写成人,因为她将自己置身其中,仿佛与生俱在。”  从某种角度上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植根在黑龙江民间土壤中深厚的文化底

6、蕴的体现,是来自她对自己所生活着的这片土地的热爱,是对一种生活信念的坚定,体现在作品中,就是无处不在的民间情感,血肉与共的民间情绪。  2悲悯之情  《额尔古纳河右岸》描写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使我们透过原始森林中五彩斑斓的光环,看到了鄂温克人身上充盈的最野性的阳刚之气、最原始的力量、最纯粹的情感。小说着意塑造了两位具有悲悯情怀和传奇色彩的萨满形象。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盛行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它的基本观念是有灵论和有神论,即相信灵魂不死,相信人世之外还有神灵世界的存在,相信神无所不生,神无所不在。而人如果需要将自己的意愿传达给神,就要通过“萨满”这一中介才能实现。

7、逢增玉的《黑土地文化和东北作家群》中说:“……‘萨满’是具有通神的能力、得到神助、用神法能知道神异的现象、承担沟通人神世界使命的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尼都萨满和妮浩萨满就是这样两位沟通天和地的通灵人。在那支部落里,他们就是医生的角色,但他们为人除病不是用药物,而是通过与神灵的沟通来治疗疾病。但是治病救人总要付出代价,他们勇于舍弃个人身上“小爱”、获得人类“大爱”,他们是有着血性与豪情、有着悲壮命运的萨满。  尼都萨满是“我”的叔叔,在痛失爱人之后突然具有了非凡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