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ID:10560412

大小:31.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7

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作者:葛松超鲁迅小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划出了文学的新生代,在传统思想突破上更开创了历史先河。鲁迅是文学艺术的巨匠,更是思想界的巨人。鲁迅作品总是奏响时代的最强音,折射出灿烂的思想光辉。鲁迅说过“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①鲁迅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失败中,从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阻碍社会进步中,感悟到新文化启蒙的社会价值。《呐喊》与《彷徨》就充分显现出一个先驱者在历史转折的关头,对前进方向的深刻感悟和正确选择。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鲁迅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有迂腐、寒酸而又悲惨的

2、孔乙己;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②的极端贫苦的有自发革命倾向而又不觉悟的阿Q;有辛苦麻木,把改变贫穷命运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老态的闰土。阅读其作品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善于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写起,以他们麻木而扭曲的灵魂,辛酸而悲苦的生活,朦胧而幼稚的沉思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了对民主革命的渴望,从农民的命运和要求出发,深刻地思考着中国的出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鲁迅小说的寓意是深邃的。改造国民性,探求新生活,批判旧思想,倡导新革命,改良旧社会是其小说的主要思想。认识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我们由衷地感到鲁迅不愧是崇

3、尚革命精神的代言人,一位社会现实的抨击者,一名不惮前行的勇士。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潮流日益高涨的时候,鲁迅小说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品中渴望民主革命,改良民主社会的思想流露在字里行间。    一、农民的悲惨命运暴露了封建社会的历史真相,揭示了社会衰败的历史根源,要改良社会,民主革命尤为重要。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老屋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是鲁迅《故乡》中描写的中国农村现状。中国农村日益衰败,农民生活日益凄苦。作者从农村的环境描写入手,把萧索荒寂的故乡深冬渲染得淋漓尽致,加之“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

4、苍黄的天色,”把旧中国农村的那种荒凉与死气摹写了出来。这幅图画正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缩影。读到此处,我们无不为中国农民的命运担忧。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促使广大的仁人志士作出深刻的思考:改良社会,进行民主革命势在必行。  鲁迅不惜笔墨把农民穷困潦倒的生活状况于叹息同情之中表现出来,以农民的悲苦引发人们思考中国的出路。《故乡》中的中年闰土因饥寒交迫而营养不良以致脸色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阿Q正传》中的阿Q仅有的一顶破毡帽也因调戏吴妈而不得不送给地保作四百文

5、酒钱的抵押,一件破衣衫也“大半做了少奶奶八月间生下来的孩子衬尿布,那小半破烂的便都做了吴妈的鞋底”,回到土谷祠后不得不思考他的生计问题。穷则思变,所以才有土谷祠中的革命幻想曲,要报复压迫者,实现他起码的物质要求。自发的反抗思想显示了他的革命要求。要革命的思想代表了当时生活无着的广大农民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借他的作品所表现出的深刻的思想。虽然阿Q的革命思想及其行为天真幼稚,但当时无疑能激发更多的人们思考中国农民的命运,中国的出路。  鲁迅笔下的农民生活每况愈下。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腿被打折后,大约中秋节前的两三天,还只是“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

6、草绳在肩上挂住”去买酒喝。我们再从“排出九文大钱”到“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钱”,不难看出孔乙己的生活际遇和潦倒。即使是《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以前的养尊处优已不再有,连“我”母亲的一副手套也塞在裤腰里顺便带走了。孔乙己为了生计,也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阿Q也曾觉得寒冷不可担当,第一倒是肚子饿,于是决计出门求食,最终在静修庵里偷拔了四个萝卜,被老尼姑责难,被大黑狗追咬,还落下了一个萝卜。看似小说中不经意的铺叙,实际上饱满了作者的辛酸,字里行间,我们不难读出中国农民生活的窘迫。改良社会,进行民主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农民命运的悲惨不只是生活上得不到保证,更重要

7、的是他们失去了起码的人身权利。孔乙己因“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而被“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阿Q也曾挨假洋鬼子的哭丧棒的拍打。受父权、夫权、族权、神权捆绑的祥林嫂的命运更是催人泪下。祥林嫂被婆婆卖到了深山坳里,被大伯收去房子赶出了贺家,她对柳妈说的“因有两个丈夫死后要被阎罗王锯为两半给两个男人”深信不疑。捐门槛更使她精神受到了致命打击,在鲁镇的祝福之夜,她不幸倒毙街头。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成为中国农民身上的沉重的负担。他们失去了最起码的人身权利,封建社会的弱肉强食可见一斑。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状况,确实令人深思。推翻旧中国,建设平等自由的新社会无疑是许许多多受压迫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