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隐喻 审视教师人生境界的另一维度的论文

谈教师隐喻 审视教师人生境界的另一维度的论文

ID:10554333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谈教师隐喻 审视教师人生境界的另一维度的论文_第1页
谈教师隐喻 审视教师人生境界的另一维度的论文_第2页
谈教师隐喻 审视教师人生境界的另一维度的论文_第3页
谈教师隐喻 审视教师人生境界的另一维度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教师隐喻 审视教师人生境界的另一维度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教师隐喻审视教师人生境界的另一维度的论文摘要:本文试图以教师隐喻为切入点,探索隐喻背后所映射的教师的人生境界。不同的教师隐喻折射出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从而也体现出教师不同的人生境界。因此,研究教师隐喻,对反思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人生境界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教师人生境界隐喻  教师这一职业曾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乃至今天的“反思型实践者”,不同的教师隐喻映射出教师不同的人生境界。这些隐喻犹如笼罩在教师头顶上的一道道神圣的光环。然而,正是这些光环变成了一重重的无形的紧箍咒,决定着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和生命质量,在

2、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的人生境界。  一、解读:隐喻视角下的教师人生境界之内涵  所谓人生境界就是生命的层次性,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处于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阶段或者不同职业的人拥有迥然不同的人生境界。国学大师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1]西方国家关于人生境界的观点最具代表性的是克尔凯郭尔的三种生活方式:美感方式、伦理方式、宗教方式,他认为生活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差别的根本,是人生境界的表现。那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又处于何种人生境界呢

3、?笔者认为,教师的人生境界就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的综合状况。.长期以来,教师被赋予很多美丽而神圣的称谓,给教师的职业戴上了耀眼的光环。从其初衷来看,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赞誉,是对教师伟大贡献的一种肯定。但与此同时,也使教师职业蒙上了一层理想化的阴影,给教师带来诸多的矛盾冲突和沉重的心理压力。首先,教师的社会地位即社会赋予教师的社会角色定位,如“园丁”、“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隐喻,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价值赋予和崇高期待。其次,这些隐喻也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教师不同的生存状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传统教师形象的真实写照。最后,从这些隐喻中,能够感悟到教

4、师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重。这些看似神圣的荣誉光环变成了紧箍咒束缚着教师的人生。教师不是“园丁”、“工程师”,更不是“蜡烛”。所以,不能用“园丁”和“工程师”的标准去要求教师,更不能把教师当成“蜡烛”对待。教师的生命质量,就在于在为学生付出的同时,也能从工作本身得到乐趣。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得到愉悦才是教师应然的人生境界。简言之,教师的最高人生境界当是感到生命的充实和生活的乐趣。夸美纽斯曾把教师看做是太阳底下最光荣最高尚的职业,可能意义就在于此。  二、审视:隐喻外衣下的教师人生境界之体现  教师隐喻的运用赋予了教师丰富的个体文化内涵。因而,从教师隐喻透视其人生境界,不失为研究教师的一个很好

5、的维度。笔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人生境界大致有下列几个层次:  (一)平庸之境——“教书匠”  “教书匠”曾是教师对自己的谦称,但长期以来,确实有很多名副其实的“教书匠”。在我国,特别是解放前和文革时期,教师的地位卑微,“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是教师职业的真实写照。他们多持“谋生论”观点,认为教书育人只是一种谋生手段,工作只是例行公事,为了养家糊口。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教学方法上照本宣科、墨守成规,没有上进心、缺乏创新精神。“教书匠”型的教师只是生存型的低层次的教师。  (二)道德之境——“蜡烛”  “蜡烛论”认为教师的价值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体现了我国社会意识

6、形态中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期待。但也形成了一个悖论:一方面给教师定位太高,认为从其伦理身份而言,教师理应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道德君子。另一方面,也隐含了一个悲剧,反映了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其生命质量不被关注,内在尊严与快乐被漠视。此外,这种“生重于师”的教育观认为教师职业应是专事奉献而无索取的道德事业,强调教师社会价值的至高无上性和重要性,完全否定个人功利。在这层隐喻外衣下的教师俨然“悲壮的牺牲者”,然而,站在生命的立场,教师也是自然的人,有自己的生命,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要自我发展,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三)权威之境——“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工程师”隐喻是对教师的敬称,反映了

7、我国进入工业时代后的教育理念。这一隐喻隐含了一个“人的灵魂”与“物的工程”之间的矛盾:“教育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工程,可以事先自上而下地建立规划蓝图,可以被操纵、计划和规范。国家可以像建工厂一样建学校,像培养工程师那样按一定的规格去培养教师,像购买原料那样招收学生,像生产产品那样生产毕业生,也可以像考察产品那样检验毕业生是否合格。”[2]然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两个生命体之间的互动,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交流。但是,这种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