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34163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法律救济——从“酒后跌入天池河”案说起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法律救济——从“酒后跌入天池河”案说起论文案情简介2001年12月5日中午,田华东与朋友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一酒店聚饮。从酒店出来以后,田某走到五峰镇民族饭店门前人行道边,靠近一个叫天池河的护栏缺口处。他一边说话,一边不经意地后退,失足从护栏缺口处跌入天池河,经抢救无效死亡。死者的亲属查明,这个天池河护栏是国有公共设施.freelm/Reuter,.freelerkungen7Vor§89.13黄文忠:“公有公用设施国家赔偿制度的立法探讨”,载《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
2、04年第1期,第8页。14参见周友军:“社会安全义务理论及其借鉴”,载《民商法论丛》第34卷。15参见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51页。16城仲模:《行政法之基础理论》,三民书局1991年版,第542页。17参见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2页。18该案的案情是这样的:市立学校德岛小学的学生们在游乐中,旋转木马的游动园木腐朽,突然塌毁,造成一个学生坠落死亡。法院认定,该城市在管理旋转木马中存在过错,并承担赔偿责任。
3、19何峻:“日本国家赔偿法研究”,载《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20董保城、湛中乐:《国家责任法》,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156页。21张正钊主编:《国家赔偿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2页。22袁骁乐:《我国公共设施致害之国家赔偿立法研究》,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3页。23袁骁乐:《我国公共设施致害之国家赔偿立法研究》,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2页。24参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草案)的说明》。25例
4、如,在一起“护路树砸死行人”案中,法院就依《民法通则》第126条和第119条,判决对护路树负有管理义务的公路管理段承担赔偿责任。案情是这样的:原告王某的丈夫马某下班后骑自行车回家,经过某县电力局门前时,大风吹断公路旁护路树,将马某砸伤,后抢救无效死亡。法院认为,公路两旁的护路树属于公路设施,该县公路管理段对这段公路及路旁护路树负有管理及保护的责任。公路管理段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危害结果发生,是有过错的。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0年第2期。不过,我认为,将护路树理解为“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实在
5、过于牵强。我认为,应当将管理机关的义务理解为一种交往安全义务,从而适用《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的规定。26《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2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规定:“下列情形,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一)道路、桥梁、隧道
6、等人工建造的构筑物因维护、管理瑕疵致人损害的;(二)堆放物品滚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损害的;(三)树木倾倒、折断或者果实坠落致人损害的。前款第(一)项情形,因设计、施工缺陷造成损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与设计、施工者承担连带责任。”28张正钊主编:《国家赔偿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7页。29解志勇、裴建饶:“浅析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法律性质与救济途径”,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30马怀德、喻文光:“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载《法学研究》200
7、0年第2期。31魏青达:“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问题”,载《潍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32皮纯协、何寿生:《比较国家赔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68页。33马怀德、喻文光:“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34黄芬:《职务侵权赔偿责任研究》,武汉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第44页。35参见董保城、湛中乐:《国家责任法》,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152页。36黄文忠:“公有公用设施国家赔偿制度的立法探讨”,载《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8、004年第1期,第8页。37我国台湾地区“国家赔偿法”第3条规定:“公有公共设施因设置或管理有欠缺,致人民生命、身体或财产受损害者,国家应负损害赔偿责任。”38马怀德、喻文光:“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39德国法上交往安全义务,可以简单理解为侵权法上的作为义务。笔者曾将其翻译为“社会安全义务”参见周友军:“社会安全义务理论及其借鉴”,载《民商法论丛》第34卷。40《日本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规定:“因道路、河川或其他公共营造物之设置管理有瑕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