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60=?一个并不难的难题

t60=?一个并不难的难题

ID:10533197

大小:2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t60=?一个并不难的难题_第1页
t60=?一个并不难的难题_第2页
t60=?一个并不难的难题_第3页
t60=?一个并不难的难题_第4页
t60=?一个并不难的难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t60=?一个并不难的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T60=?一个并不难的难题●●■_●●■_●口肖瞢云读了贵刊连续数期来对"T?"问题的讨论文,受益匪浅.我是一个从事电声技术工作多年的台音响工作者,本身又是个家庭音响发烧友,并多年高烧不退.自己也在音响杂志上发表过关于声学方面的一些文章,因而对贵刊这个"跨国界发烧难题"的讨论饶有兴趣,打算凑个热闹,加入讨论.由于在此之前已有各位前辈及发烧友在理论上的精辟见解.所以不敢弄斧,仅从我从事电声音响技术实践经验中一些显而易见的现象与事实来聊一聊.王博先生,守墨先生,陆全根先生以及最近几期老田先生的文章.从声

2、学理论上的论述都各有理由,但似乎都很难说服对方.王博先生主张听音室的混响T:0,才能真正原汁原味地欣赏音乐软件上原录音现场的空间声学因素,并包括录音师在后期制作时加进去的各种电声渲染效果.因此,在重放过程中就不需要听音室的任何润色,因而,最佳混响时间应该等于0.而支持王博先生论点最有效,最具有说服力的论据是耳机的重放效果,因为高保真耳机的放音与听音不依赖房间的声学因素.当然也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一个理想的,Tl郁0的,"纯净"的放音与聆听环境.而且事实上用耳机听音时,那种异常生动,丰满,润泽的自然音色与

3、纤毫毕现的解析力,的确令所有的聆听者如痴如醉.所以,王博先生以耳机作为理想消音室听音的最好例证.对此,守墨先生予以认同.然而,陆全根与老田两位先生都对此持反对意见,不过可惜,由于反驳的理由与论据的说服力不足,使得"Tl郁?"的问题仍然是"跨国界的发烧难题",并且认为以T6o--O的条件听音的主张是一个"令人沮丧,疑虑与困惑的观点."(见老田的《一个发烧难题下》)老田先生在文中为陆全根先生扼腕,因为"陆先生试图从声学的角度彻底否定王博的观点,却失败了……不仅未能驳倒王博,反而'误导'了自己,也给声学家

4、帮了倒忙".因而,"难题未解".但是老田先生自己也未能驳倒王博,尤其是在解释耳机为什么能脱离听音环境的限制获得优良的音质与听音效果时,仍未能给读者一个明确信服的理由,反而承认耳机问题"是王博先生提出的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有深度的,极富想像力的例证."凭心而论,我对"Tl郁?"或者需不需要在Tl郁0的条件下听音的问题并不困惑,也不认为王博先生提出的耳机问题会有多么头痛或有什么"深度",我困惑的是,这么一个并不难解释的问题何以被论战双方搞得异常复杂,演变成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跨国界的发烧难题"?并

5、且双方引经据典,以专业理论都无法驳倒对方,以至于至今"难题未解"?其实,我们这些所谓的"跨国界难题",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被电声专家和文艺界的"艺人"们所解决,根本不成为其问题.只是我们自己糊涂罢了.上世纪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当以邓丽君为代表的一批港台歌星的磁带大举登陆内地时,当时包括我们专业音响技术工作者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发现,港台歌星们唱歌的风格与我们内地数十年来传统的演唱风格迥然不同,是一种从未听过的,摄人心魄的温柔与甜蜜,那丰满,润泽与亲切的嗓音,不仅使我们这些多年来听惯了革命歌曲和样

6、板戏的人目瞪口呆,更重要的是以这种方式灌录的"靡靡之音"像毒药一样迷醉和俘获了广大听众尤其是青少年,以至于在港台歌曲中的"齿音"成了当时我们文艺界争论与研究的课题.当时我们的文艺与电声工作者都问: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奥秘在哪里?家电大视野2005年1月59研究之后终于发现.全部奥秘在于近场抬音!c读者们现在应猜到我们前面问题的答赛了口巴I朋友们应该还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的数十年来,我们的歌唱家无论是舞台演唱或是录音室录音.都是将话筒支在支架上,演唱者离话筒差不多1m远的距离吊着嗓于喊(如今我们

7、连说相声的都人手一支话筒握在手中}_而国外及港台的流行戢手们早已用手持式话筒{专门为近场拾音而设计的一种指向性话筒)紧贴着嘴唇低吟浅蝎.演员们丰富的情感通过齿音呼暇的气息,轻喘,叹息以及情绪的控制等等细微而又大量的信息在近距离内被话筒悉尽拾取.那种由演唱时昵昵儿女语,脉脉诉衷情所表现出来的千般温柔万种风情.能使人心醉神迷.同样.通过近场拾音.小提琴的松香味钢琴的键盘敲击声弹拨乐的刮弦声都会被录取下来.使音乐听起来有强烈的临场感.异常的生动.可见任何声源,在离它很近的一个小范围的声场内保留了丰富的细微

8、信息.有了这些细微的信息,才能更为真实地反映出声源的本色.说到这里.我们会立即想到.对于耳机这种声源而言.人耳即是近场拾音!在耳机与耳廓之间这狭小的声场内.原音乐信号中几乎全部的信息得以有效保留,当然也包括录音现场中的所有空间声学特性.如混响,回声,空间感,房间的材质反射声染,背景噪声以厦录音后期制作加进去的各种修饰效果例如人工混响等等.不仅如此.由于近距效应.声场内的重放频带向两端大幅度延伸.低频可延至15Hz附近这种低频下潜深度,即使l5英寸的巨无霸超大型落地低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