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经济与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论知识经济与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ID:10528029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论知识经济与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_第1页
论知识经济与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_第2页
论知识经济与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_第3页
论知识经济与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_第4页
论知识经济与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知识经济与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知识经济与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知识经济是继高度发达的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它是以具有创造性的知识为核心的。而创造性人才是创造性知识的载体。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因此,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又必然要对深化教育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关于新的知识观与教育观(一)知识观从知识经济的角度通常把知识分为两类:1.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指可以用语言、文字或图形等有形体的东西进行系统化处理和传播的各种传统和现代知识。这一类知识可以用计算机进行编码和加工处理,因而也称为“可编码的知识”。如人的发明创造,可以写成

2、方案或制成图纸,取得专利权;人的头脑中的创意可以写成论文、著作,取得版权。它们都是深藏于人的头脑中的知识的外现而物化为具有一定实体性的“无形资产”。2.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指深藏于人的头脑内部,属于经验、诀窍、灵感、创意等的那一部分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难以量化的知识。这一部分知识不可能用计算机进行编码和加工处理,因而称为“不可编码的知识”(non-codifiedknowledge)。它们是人类知识中的精华,是最有活力的部分。通过有效途径把它们尽量“释放”出来,就可成为知识经济向前发展的无穷创造力的

3、源泉。(二)教育观1.教育的根本目的。知识是人类思维的结晶,创造性知识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因此,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求相应地更新教育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促使他们自主地、能动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精神。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自主地、能动地学习,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教育过程中还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这意味着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正确建立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关系

4、。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曾提到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但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后,要赋予它们新的内涵。(1)传道:应该包括德、智两个方面,教师应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怎样做人、做学问方面,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并把“为人”放在“为学”之上。根据这一要求,教师也可以分为两类:“学有本源者,经师也;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人师”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是其“传道”的力量之源。(2)授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有的可编码的知识使学生可以自己通过电脑网络进行学习。这一类知识的传授,不再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师的主要职责

5、是引导学生怎样做学问,特别要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因为授之以“鱼”,现成的鱼,总是有限的;而授之以“渔”(捕鱼的方法),则可使学生终生受益。(3)解惑:师生共同探讨在做人、做学问方面遇到的疑难问题,借以扩大视野、活跃思路、启发灵感,力求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由此可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放在第一位,笼统地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对的。而且教师能不能发挥主导作用,还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堪为“人师”者相互切磋,则有可能收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6、2.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过去认为教学、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中心。其实,教学也要以科研为基础,成功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卓越的科研基础上。大家知道“深入浅出”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但如果没有对有关论题进行科研积累,在教学表达上是既不能做到“深入”,也不可能做到“浅出”的。在这里,“深入”(对客观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刻认识)是“浅出”(挥洒自如、举重若轻)的基础,“浅出”是“深入”的外在表现,绝不是简单的口才好不好的技术性问题。实现教育为社会实践服务,教学和科研都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出书斋,同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其充满生

7、机和活力。正如宋代大学者朱熹所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3.学校教育与终生教育相结合。俗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习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学校教育,即使是硕士、博士的培养,也只是为终生教育打基础。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每个人要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形势,都必须不断超越自我,从终生教育中实现持续的自我完善。走出学校以后的终生教育,其特点是:学用结合,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这将有助于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得到不断深化。这也正如南宋大诗人陆游所说:“古人学问无遗力

8、,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二、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应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总的说来,要从“专业型”向“综合素质型”转变,也就是要从“硬人才”的培养向“软人才”的培养转变。“软人才”往往具有既能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