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论文

中国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论文

ID:10525575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中国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论文_第1页
中国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论文_第2页
中国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论文_第3页
中国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论文_第4页
中国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的论文摘 要:本文以中国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为背景,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纠正模型对中国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关系进行研究。协整分析结果表明,gdp与信用总规模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信用总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cdp与金融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规模之间同样存在协整关系,gdp与金融信用和企业信用规模有较强的正向关系,但是gdp与政府信用规模之间存在负向关系。此外,误差纠正模型结果表明,校正作用较为明显。  关键词:信用;经济增长;协整分析;误差纠正模型      引言  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主要功能在于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提高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信用活动能有效地动员资金剩余单位的资金并补充资金不足单位的资金,成为社会资金循环的调节器。同时,信用活动通过创造金融资产的方式,使原本分离的储蓄行为和投资行为重新结合起来。这既提高了储蓄和投资的社会总水平,又将储蓄在各种投资机会中进行了有效分配,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形成对经济的引致增长效应。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阶段,以改善住、行条件和提高服务性消费为代表的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已经开始。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居民消费结构进入第三次消费升级,信用开发利用程度

3、对国民经济良性增长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也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本文以中国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为背景,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纠正模型对中国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信用总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金融信用规模、企业信用规模和政府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稳定性,为经济良性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一、文献回顾  在信用与gdp的关系问题上,国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b.m.friedman选取国内非金融债务总额、非联邦债务、私人非金融债务、总债

4、务和银行信贷作为负债类指标,以及基础货币、m、e、t和净资产总额作为资产类指标,运用简单比率分析、var等方法分析了美国在1946~1980年间信用规模变量与gdp之间的稳定关系,得到了美国所有非金融借款人的信用活动与美国非金融经济活动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非金融负债与经济的相关性显示出很强的稳定性、提供给私人和公众的两种负债之间有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等三个主要结论。fackler采用var方法估计了不同信用总量,包括基础货币、联邦信用、私人信用对美国宏观经济变量的效应,发现三者对实际产出波动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联邦信用影响最大。fink,haiss,hr

5、istoforova(2006)运用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荷兰等七个发达国家1950~2001年间的数据研究表明,发现除德国外,其他六国的信贷量增长、债券市场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都是gdp增长的原因。  国内学者吴晶妹(2002)也做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她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中国信用总规模和gdp年增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是信用总规模低于10万亿元时,即1987~1994年,信用总规模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信用总规模每增长1亿元,带来gdp年增长3100万元,而在信用总规模处于10万亿-25万亿元之间时,granger

6、因果检验证明信用总规模增大导致经济增长减缓,相关系数达-0.99。  还有许多学者对中国信用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金融中介或股市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成果颇丰。谈儒勇(1999)利用1993~1998年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季度数据进行ols回归研究表明,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王振山、王志强(2000)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分别对1981~1998年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信用渠道在我国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途径,而货币渠道的传导作用不明显。周英章、蒋振声(2001)以及王雪标、王志强(20

7、01)同样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模型,分别对中国1993~2001、1984~1995年间的货币政策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和信用渠道同时起作用的,但无法区分哪一个重要。梁妤等(2003)对中国银行信贷量、gdp进行pearson、双尾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1998年央行取消信贷计划后银行信贷量对gdp的影响力减弱,相关系数从1952~1997年的0.995减小到1998~2001年的0.971。冉茂盛、莫高琪(2003)运用协整检验与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对货币供给、银行信贷与总产出的关系分别进行了检验,

8、并采用ols法对1994~2002年体制转轨时期货币供给和银行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