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21773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浅议及谐文化及新农村文化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及谐文化及新农村文化建设【摘要】文化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丰富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可以陶冶情操,沟通心灵,缓解分裂,给弱势群体带去人文关怀和感情抚慰,引领和启迪思想,抚慰和激励精神,疏导和缓解矛盾,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不仅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而且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因此,将传统和谐文化功能作用于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更有针对性、有说服力、有可信度,其现实价值不容忽视。【关键词】和谐文化;新农村文化;农民生活1.“以人为本”发挥新型农民的主体作用6以人为本的重心是“人”,肯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
2、体性地位,在价值取向上,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塑造人,以人为本强调人是社会的真正主人。当今,在建设新农村文化,培养新型农民,儒家关于“以人为本”的和谐思想仍然发挥着重要功能。儒家“以人为本”人本观,内涵了人的发展是实现其他一切发展的根本,重视人的主体作用是社会发展之本。“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能够帮助人们深刻认识“和谐”是农村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之一。“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个性、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培育人的创新能力,培养优秀人才,善待高素质的人,尽量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根本原因就在于忽视
3、了农民创造文化的主体的作用。如果在文化创造上,农民成为了旁观的局外人、简单的劳动者,这种身份不仅造成农民对文化建设的冷漠,而且使民族文化的发展没有了根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要以农民为主力,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现代化的主力,使他们能够持续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新农村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文的参与热情。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必须加强舆论宣传,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大力加强中央和基层政府对有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精神宣传,提高广
4、大农民群众对建设新农村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舆论宣传,用舆论引导群众。调动广大农民投身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的参与热情,这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首要问题。只有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才能形成一股凝聚力,才能培养广大农民的主体性,创造性。2.“礼乐政德”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6“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重心是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全面提高的问题。培养新型农民的首要之策是农民思想道德观念的变革和农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提高农
5、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当然更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当今,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礼乐”传统和谐伦理观具有值得开掘吸取的价值。礼仪文明的和谐理念,既有内在的源于自觉意识的道德规范,又有外在的带有约束性的行为规范。用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调节人们的行为方式,可以加强社会的亲和力,并对人的社会化施予积极影响。“‘礼乐’内在的道德修养,可以达到人性的平衡、升华,生发‘礼尚往来’、以‘诚’相待、以‘信’相许、以‘义’相重的情操,从而实现主体与外界的和谐、群体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儒家的礼治思想虽然有专制和不平等的落后成分,但其中所包含的崇尚礼的精神却
6、值得很好地借鉴。正如孔子所言:“不学礼,无以立”,“礼”是立身之根本。“礼”因“德”而生,“德”因“礼”而存。遵守礼仪,可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6融洽气氛、增进和谐。以礼相待,礼让为先,才能减少磨擦、冲突,才能维持合理的社会秩序。因此,要在农村大力倡导文明礼仪教育,使每个人在言谈话语、举止行为、待人接物等方面都能遵照一定的礼仪规范,成为人与社会和谐的自觉推动者。3.“以和为贵”营造文明的新农村社会风尚社会风尚是一个时期社会风气、生活方式和环境氛围的综合反映,体现着人们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标志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目
7、标,这就意味着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把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创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和谐的群体关系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作为重要内容。“以和为贵”的理念,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使每个民族群体中的成员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而且影响着每个成员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使人们认识到在维系社会群体和谐中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因而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种亲和力,从而提升全民族的综合实力。经过历史的不断选择和重塑,“以和为贵”的理念为中华民族广大成员普遍接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精神观念,对民族的团结、民心的凝聚起了稳固与促进作用。“以和为
8、贵”的理念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对于形成和发展中华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