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20449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谈教师主体性:校本教研应有之义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教师主体性:校本教研应有之义论文论文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主体性机制论文摘要: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追求实效的校本教研,必须警惕教师主体性的湮没。彰显教师的主体性。就是要让教师充分地体验到校本教研论文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主体性机制论文摘要: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追求实效的校本教研,必须警惕教师主体性的湮没。彰显教师的主体性。就是要让教师充分地体验到校本教研是教师自己的研究,即教师成为研究课题的发起者、研究过程的实施者、研究结果的受益者,并积极地探索主体性彰显的外在支持机制。一、教师主体性的湮没校本教研作为一种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机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更多的校本教研活动都是在盲目跟风,在学校组织与上级要求的背景下进行的,呈现出学校“热”教师“冷”、上级“查”下级“应”的状况,作为教研主体的教师,其主体性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彰显,相反,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教研活动中,主体性正渐渐被湮没。这种注重活动形式本身胜于对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追求教研活动的轰动效应而忽略教师教研主体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一)假面舞会一教研活动中的集体无意识现象校本教研在刚刚登录中小学的时候,大多数学校还处在试探、观望阶段。什么是校本研究?
3、怎样进行校本研究?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然而,校本教研却开展的如火如荼,并且得到专家学者与教育部门的极力倡导。为了迎合这个新事物,很多学校也佯装积极地开展教研活动,迅速地组建教研队伍。其实,在这个时期大多学校还没有真正地认识校本教研,关于校本教研的基本问题也没有厘清,只是在无意识地跟风。于是我的无意识、他的无意识。以及众人的无意识汇聚成流,造成这种不正常现象转化成为正常的集体无意识。这种无意识源于对校本教研的无知,即对校本教研缺乏正确的本体认识,没有意识到校本教研之于自我专业发展,之于学校发展的积极意义。这时的教研活动大都是无意识的,集体
4、教研活动只不过是一场假面舞会,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并没有真正的萌发。(二)形聚神散——教研活动的形式化倾向追求实效的校本教研,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然而,校本教研却又走向了形式化的弊端。最典型的就是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教研部门一般都会安排许多教师开授公开课,并且组织大批的教师前来观摩。问题是,由于公开课的规模过大,组织的频率过高,教学水平参次不齐。一方面使得多数教师只有听课的份,而没有亲身参与评课讨论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公开课是集体教研活动,事先由相关部门确定主题,因此,教师听课就缺乏相应的选择性,也得不到期望的收获,很
5、多时候公开课成为一种集体教研的形式而已。有不少学校建立了校本教研的签到制度,要求教师定时定点参加教研活动。然而在实施中却出现这样的景况:事先打印一叠签到表,放置桌面,大家争先恐后签到,签到表有时直到第二天才晃悠悠收齐。结果是,代签、冒签者大有人在;由于签到表内没有归类,究竟谁没有来,找半天,找不全;签到表遗失和缺损现象也时有发生。更重要的是,来与没来一个样,俗称“一二三五——没事”,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显然是无效的。(三)千篇一律——教研活动的模式化趋向校本教研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要求对研究过程进行刻意的、严密的设计,教研活动的开展没有统一的要
6、求,有效的校本研究应该是从学校所具有的特色出发,基于学校现有的资源所进行的。然而,人们总是习惯于套用与模仿,习惯于执行与重复,渐渐地陷入了模式化的怪圈。以下两种模式化现象普遍存在:第一,大部分学校都套用一个主流的模式,而放弃了具有自我特色模式的构建,校本教研失去了校本的意义,模式的获得不是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他校”模式的“翻版”,教师沦为“他校”模式的执行者与重复者,教师的创造性与超越性被湮没了。第二,模式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简单套用,即教学模式的生搬硬套。校本教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建构、开放、生成、多样的过程,教师应该打破
7、固定模式,寻求基于自我学科状况、文本状况、设施状况的个性化教研道路。(四)雾里看花——校本教研评价的模糊性校本教研评价的模糊性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1)评价主体的模糊性。是自评还是他评?这种模糊性一直困扰着教师。如果以自我评价为主,那么校本教研的成果该如何体现?教研活动的开展会不会变成一种没有评价的自由活动,从而趋向散漫?如果以他人评价为主,会不会因为评价者不了解上课教师的实际状况,只是从自我的经验出发。以致于误解教师的意图和初衷而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左的评价结论呢?目他评能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呢?(2)评价标准的模糊性。校本教研的主要
8、目的在于探寻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方式,提升教学工作效率。然而,校本教研评价过程中却出现了“去教学化”的趋向,即评价似乎只关注学生的分数与升学,教师的课题与论文,而避而不谈教学工作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