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18093
大小:6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7
《寂 寞 人 生 的 呐 喊 ——关于《呼兰河传》的文化选择与意象本真的审美阐释(下)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寂寞人生的呐喊——关于《呼兰河传》的文化选择与意象本真的审美阐释(下)如此笔力千钧的哲人论道与诗家抒情,交织成清晰可辨的悲剧时代的怪影和吃人现实的凶相,在忧愤深广的叙境描述里,激越着原始生命的执着与反叛传统的战叫,闪射着关注社会、热爱人生、向往公理与正义、追求自由与新生的革命民主主义和社会理想主义的思想光芒。列宁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需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5]。评判一位作家的功过是非或一部作品的成败得失,必须将作家作品置于特定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从其主体性创作意识到作品传达出来的深层潜在审美意蕴,作历史的整体把握和
2、客观的全面分析。《呼兰河传》尽管不是倾向鲜明地摄入重大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借以凸现具有重大社会人生价值的严肃、崇高与壮美,但若从其另一层面观照,作家和作品积极自觉地赋予自己的创作意图以淳厚浓郁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美学理想,满含热泪与辛酸写出了下层劳苦大众的不幸与惨痛,揭示了社会的苦难和精神病态,其中无处不渗透著作家深厚的同情与积极的抗争。作品展示给人们的是富有人生启迪和思想教益的淋漓现实,它也应当在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圣殿里占有光彩的一席之地。“萧红是寂寞的”,但她并不甘于寂寞。“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她同三千万不愿做奴隶和亡国奴的家乡父老姊妹一样,开始了流亡抗日的悲壮人生
3、历程。“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女作家试图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大潮,为光复故土尽一份中华儿女的天职。由于种种原因,她终未能够如愿以偿,不得不颠沛流离,辗转于后方,最后寓居港台,潜心创作,完成了《呼兰河传》。可以说,《呼兰河传》是饱经忧患的女作家阅历了离乡背井的流亡人生,经受了精神苦难的曲迂回归之后,于寂寞人生的孤苦中自我珍重、奋发自强,重新置身于生活激流的生命力的亢奋与战叫。诚然,这也是她借助于开掘自身童年生活的记忆与回顾,反思人生,探索新路,召唤失落的激情,抖擞抗争精神的叛逆个性的再现与升华。唯其如此,女作家的创作视野才没有仅仅局限于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作品的基调沉郁悲壮
4、而又忧愤深广,笔锋所指全在于通过勾勒东北故乡的时世惨景,挖掘中国北方农村在封建专制与宗法文化统治下的社会黑暗与精神堕落。作者为呼兰河作传,其实是在大时空跨度的民族文化背景上精心雕塑本世纪前期中国农村的“微缩景观”。《呼兰河传》直观叙写的是闭塞而寂寞的东北小城以及世代生活在这个狭小天地的民族的、时代的世俗气和众生相。在这里,一切都是单调而又愚昧得近于蛮荒。作品在单调沉寂的乡村风俗画面上,以色彩清新明丽的描绘,透过笑里含着悲愤的抒情,倾向鲜明地显现着走向觉醒与反抗之前的颇具原始野性的北方农村,以及沿续承继数千年的传统习惯生活。其中不免蕴藉著作家对世俗恶习和病态社会心理的批判与鞭笞,也
5、更加寓寄着萧红对美好现实的热切向往和对理想人生的苦苦追求。作家满怀悲凉凄婉的心绪回忆自己寂寞的童年和山河破碎的故园,忧愤深广而情真意切,潸然泪下却依然充满希望的微笑。茅盾为《呼兰河传》作序时准确地把握到了这一点。他指出[3]:“无意识地违背了‘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的老胡家的小团园媳妇终于死了,有意识地反抗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的萧红则以含泪的微笑回忆这寂寞的小城,怀着寂寞的心情,在悲壮的斗争的大时代”。萧红是寂寞的,又不是寂寞的。她能在寂寞的围攻中奋笔疾书,写出《呼兰河传》,证明她并未呆滞于消极处世,一如呼兰小城那样自甘沉论。她笔下的呼兰城和呼兰人也并非一如
6、《生死场》那样被置于全知全息的大文化视野之中,而是被布局在小城春秋的生命萎缩、生存危机、生活无奈、愚昧无知的精神病态所构成的近乎原始的文化氛围之中:“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满天星光,满屋月光,人生如何,为什么这么荒凉……”这一连串的质询,这意味深长而又隐约其辞的潜意识,无疑是萧红对冷漠人生的无声反叛与抗而呼兰小城年复一年,沿习相传的跳大神,七月十五放河灯,秋天的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会等全民性盛会,则进一步从呼兰人的集体无意深层,揭示了北方中国农村小城的文化内涵和畸形社会心态。正如马克思所说[6]:“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初看起来怎样无害于人,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
7、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历史首创精神”。国破家亡的民族仇恨,流离人生的血泪历程,富于同情和爱心的个性气质,混和在这位女作家的潜意识深层,积淀成一股激情高昂的人文主义精神追求。凭借如此精神营养的哺育,她寂寞的人生不断注入了明确的生存希望与“坚强和挣扎的力气”,促使她不仅自尊自爱,关注自身的生存利害和人生际遇,而且情有独钟地苦恋着她的故土以及那里的父老乡亲,真真切切地全神贯注于屡遭劫难的故国家园和水深火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