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13183
大小:7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7
《八年级语文测试习题:第六单元测试(语文版八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六单元)一 基础知识(3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音义标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念无与乐者(lè) 亦未寝(qĭn) 藻荇(xīng)B.萦回(yíng) 朔方(sù) 穹碑(qióng)C.脱笼之鹄(gào) 茗(míng) 汗出浃背(jiá)D.塘坳(áo) 布衾(qīn) 大庇天下寒士(bì)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8分)(1)循崖乘峭而上( ) (2)台中像群仙( )(3)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4)隶而从者(
2、)(5)波色乍明( ) (6)汗出浃背( )(7)青山郭外斜( ) (8)燕然未勒归无计( )3.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符合的一句是( )。(2分)A.潭西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俱欢颜。D.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尽无泥。4.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2分)A.闻:隔篁竹,闻水声 余闻之久矣 B.差: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C.其: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D.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5.下列句子、出
3、处、朝代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A.柳暗花明 《游山西村》 陆 游 宋朝B.清澈见底 《满井游记》 袁宏道 清朝C.蒜叶草茎 《游恒山记》 徐霞客 明朝D.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唐朝6.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一篇描述承天寺月夜美景的散文。B.《游恒山记》的作者是明代地理学家郦道元,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三峡》。C.《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全集》。作者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家。本文描述了作者早春游满井所见的景色。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
4、诗人杜甫的佳作。结尾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7.填空。(8分)(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明作者急切实现愿望并非为了一己私利的句子是: (2)《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风光的句子是: (3)《游山西村》中有两句诗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这两句诗是: (4)《渔家傲》描写边塞特有的声音的句子是: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风翳尽净,澄碧
5、如洗。(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9.请用行楷抄写:(2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二 阅读题(68分)(一)(24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甲文出自
6、课文,乙文出自 课文。(2分)2.解释加点的词。(6分)欣然起行( ) 相与步于中庭( ) 盖竹柏影也( )以其境过清( ) 乃记之而去( ) 悄怆幽邃( )3.甲文中的作者去找张怀民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4.乙文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5.甲文结尾处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交代了同游者,这与乙文结尾处交代同游者的目的一样吗?(3分) 6.下列针对甲文说法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篇幅短小,
7、看似单纯写景,实则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B、写月下庭中景物,用笔极为精炼。可见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善于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绘。 C、文章开笔交代夜游的时间和原因,再写庭中景物,最后写作者的情怀。全文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D、文章语言清新朴素又活泼自然,简练而又含意深远,极具浪漫主义特色。7.对乙文理解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中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气氛,抒发了自己悲凉凄怆的心绪。 B、同一种景物,心情不同所获得的感觉自然也就不同。柳宗元因为变法失败而被贬到永州,所以有悲凉的心情。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中“以”是“
8、因为”的意思,写出了不可久居的原因。D、选文中未写鱼在潭中游动的样子,是因为此时作者目的是在表现潭水的清澈、洁净。(二)(28分)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又一里,则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