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11709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从大家国学看中国当代“国学主义”的蝶变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大家国学看中国当代“国学主义”的蝶变的论文关键词:国学,国学主义,中国当代,大家国学,西学,中国传统文化大概出于对国学概念的偏执心理,本人一向对标举“国学”的书籍敬而远之。在印象里,“国学”很大程度上是种理想主义的定义,不管学术界和传媒界怎么称之为“热”,本源还是因为太“冷”。如同强调团结,根本问题是人们目及之处帮派林立,“不团结”的现象丛生,否则就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但偶尔读到由新华文轩策划的《大家国学》系列丛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却让笔者对“国学”的外延有了深层的认识。《大家国学》顾名思义是传统
2、文化普及性读物,收录了近代以来在民族文化领域有广泛影响的代表作,其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梁启超、章太炎、鲁迅、闻一多、朱自清等20人的作品。由于选题具有鲜明的高端性,将之解读为“国学大家”也恰如其分。尽管今天的学术界对“国学”的争议尚无定论,诸如“复辟”、“复古”的批评不绝于耳,但从“接续文脉”的角度看,丛书的出版对普及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突出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在当下社会文化急剧变革的时期,翻读昔日博学鸿儒的著作,至少可以看清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传统意义上的国学,分经、史、子、集四部,是以儒、释、道为基础的文化经典集成。自从被章太
3、炎等人冠以了“国学”名号,所谓“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便开始附加了大量的社会实用主义内涵,偏离了“穷治语言文字以通经学”的学风。随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巨变,人们对“国学”的渴求心态愈加庄严凝重,认知度也越来越宽泛。如此便造就了形形色色的“国学”倡导者,其中不乏毫无原则复古尊儒的人,也有不分青红皂白打压者,而这都不是正确化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张力的应有态度。.有人认为,国学之所以沦落到“弘扬”或“捍卫”的地步,首先是普及力度不够,中国文化受西方文明的冲击出现的断层已经不能回避,而贴近民众的传统文化书籍甚少;
4、其次表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误读,不论是以鲁迅、胡适为代表的“社会文化派”还是以王国维、傅斯年为代表的“学术理论派”,都没有客观地认识到新旧文化无法截然分开的事实。而实际上,这样的理解也是对“国学”的误读,因为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就不可能有中国现代学术存在的依据,更没有当代文化发展的基础。若厘清“国学”概念,一方面必须承认传统文化也是渐进和流动的,如认同孔孟论著属于传统文化,李贽等人的反儒学论著同样也是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国学作为民族文化的集合体,目的是用于区别“西学”,在学术领域只能算是一种分类符号,不可
5、能成为人类社会科学的精细学科。世界各种文化固然浩瀚,但就人类本身而言,更像寄生在地球上沙漠高山海洋边缘的青苔,脆弱到随时都有被火山狂风骤雨摧毁的程度,所以,在对文明的传承方面画圈而强调归属性,历来不是明智之举。王国维认为“学无中西”,无非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定论的。既然国学概念没有“承前”,也就没有必要指望它“启后”,最多是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思潮。在这样的前提下,把“国学”独立起来,注定是种虚妄的狭隘文化心理反映。进一步说,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如果都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划分,那么“国学”所对照的“西学”也值得从逻辑
6、上再推敲。而事实上,西方学术领域从来也没有“西学”,即使他们进行文化研究,也与“学无中西”思想殊途同归,这也是为什么没有“西学大师”的原因。毫无疑问,《大家国学》丛书没有把“国学”定位在狭隘的传统文化范畴,既收录了提倡文化维新的唐文治、梁启超等人的优秀著作,也收录了学贯中西的蔡元培、章太炎、王国维的成名传世文章。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丛书把视中国传统文化为“吃人文化”的鲁迅也纳入了其中。这就从理论上奠定了丛书的可读性,让读者很容易产生出一种“反智”思维:“大家国学”即为大家的国学,而非“国学大家”。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列强的入
7、侵和文化范围内的“革命”等诸多原因,中国近代文化史的沿革带有很多意识形态因素,所以《大家国学》丛书中收录的一部分作者相对冷门,有的人与鲁迅、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叶圣陶相比显得陌生。但是,唐文治的犀利、梁启超的深邃、朱希祖的明辨、章太炎的气节、王国维的博学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均可独树一帜,特别是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坐标。而颇有寓意的是,这些人恰恰不是人们想象中子曰诗云的“国学大师”,却是中国新文化的奠基人或旗手。正是他们的出现,才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得以融会贯通,因此他们也不可替代地成为了两者之间
8、的焊接点。这是《大家国学》丛书的一大亮点,也是最值得品读的价值所在。它匡正了人们对“国学”既定的传统形象,颠覆了约定俗成的“捍卫”、“继承”、“弘扬”概念,客观而准确地传导给读者一个信息——国学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征,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合理阐释。以鲁迅为例,之前冠予他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虽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