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99320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关于人才强市战略的思考与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人才强市战略的思考与调查报告一、我市人才队伍和人才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织人事等部门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不断更新人才工作观念,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用好人才工作政策,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三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智力支持。 1、人才总量情况。到2002年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2.58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9.22万人,其中:高级2883人中级19032人。全市共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7人,省优秀专家5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市管拔尖人才74人。 一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我市2001年人才拥有量仅有12万,每
2、万人拥有人才449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缺额较大,与三明新世纪新阶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加快三明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来。 1、人才综合实力强形成与加快三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总量较快增长人才占人口和劳动力的比率逐步提高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比率逐步提高。三明人才密度进入省内先进行列。 2、人才培养能力强形成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核心的社会化终身教育网络体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努力提高市民素质。抓好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地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3、加强人才教育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增强人才培养能力特别是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能力。 3、人才开发能力强形成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相对应的人才结构。培养费、引进使用机制较为完善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调节机制合理配置和优化人才的产业、行业、层次、专业和区域结构。 4、人才集聚力强形成有利于广纳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全面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健全科学的人才分类管理制度和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增强城市人文的魅力使三明成为优秀人才荟萃之地
4、。 5、人才服务功能强形成社会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形成联接国内外、设施现代化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人才信息化建设。加强宏观指导和调控培养育需两旺、调控有效中介服务较为成熟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人才市场。 1、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编制人才队伍建设计划要与我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配套、相适应并为三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智力保证。根据三明经济发展要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人才发展更要走跨越式发展的实际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有前瞻性应采取适当超前的策略及时储备一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2、培养使用与引进并重的原则。从目前的现状看我市应把工作重点放到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
5、机制和引进人才上来,引进人才应创新机制,多采取以项目“引智”、“借脑”的柔性引进办法。但长远地看引进是为了使用引进后也需要教育提高更需要发挥原有大批人才的作用。要采取“引进外来人才盘活现有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策略最广泛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3、整体开发与重点发展并举的原则。大力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和长远的目标而根据各个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培养、引进相配套的人才也是当务之急。如“十五”期间我市应围绕工业城市经济建设目标重点抓好钢铁、机械、化工、林业、旅游、城建规划管理、电子信息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所以必须坚持整体开发与重点发
6、展两手抓做到一方面抓好综合人才开发一方面抓好急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4、增加数量与提高素质并举的原则。人才队伍建设既要不断壮大队伍又要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要加强人才能力建设特别重视运用科学知识创新能力和衷共济的与人合作共事能力组织、协调的管理能力的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人才的质量。 5、素质优化与结构优化相结合的原则。人才队伍建设中既要重视人才个体素质的提高又要注重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效能。在年龄结构上要老、中、青相结合在层次上高、中、初级相匹配在专业结构上要与三明产业、行业结构相适应。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以保证人才资源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
7、略相适应。 三、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主要措施 1、做大做强做优三明二中,为高等教育提供合格生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普高尤其是对优质普高的需求有增无减;同时,从学校自身来看,只有发挥整体优势和强大竞争力,才能迎接普高打破地区间招生限制的趋势,以优质高中吸纳更多的优秀生源。因此,有关部门应该重组和整合三明一、二、九中,迁址三明二中,建设以三明二中为龙头,做大做强市区普通高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