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88922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论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论文摘要:国家的创新能力关系代写论文着中华民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前途和命运。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师范教育领域,创新教育的使命就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摘要:国家的创新能力关系代写论文着中华民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前途和命运。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师范教育领域,创新教育的使命就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新性素质,为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关键词:创新教育;教学策略;师范教育一、创新教育的内涵所谓创新教育就是
2、教师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首先,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传统教育是通过规范有序的流水线塑造学生,使之能够完整地继承和内化前人所创造的既有的文明成果。从本质上看,这种教育只是在发挥着一种“复制”前人的功能,并无深刻的、内涵独特的创新意义可言。而创新教育坚持的则是以追求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教育价值观,通过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殊流程,“创造”出不以“重复过去”为己任,在人文本质上真正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
3、其次,创新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它所追求的是人格发展的和谐性与异质性的统一。所谓人格发展的和谐性,就是注重德、智、体、美、心诸方面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有机渗透,使其各个方面和谐发展,培养其正确的人生信念、崇高纯洁的道德品质、宽广博深的文化素养和生活技能等;所谓人格发展的异质性,即其从事未来创造性工作所必备的独特精神品质,主要包括坚持探索的独立人格,标新立异、打破陈规的批判精神,不拘陈见、富于变通的灵活态度等等。创新教育以追求健全人格为目的,就是要真正能够使个体生命成为宇宙的精华,成为知识经济大潮中的创造性人才。
4、二、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思考。它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活动方式概括化的作用。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就是要通过优化的教学设计,有效的课堂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1打破传统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更是人类思维之树的一朵艳丽的花蕾。在瞬息万变的社会,获取成功的卓越的新观念,是我们建立和强化成功的动力,也是实现教学期望的重要保
5、证。因此,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我们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转变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树立教师应“授人以渔”的思想,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使其成为行动的先导。2拓宽知识视野,打牢创新基础。创造活动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知识水平对创造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激活哪些思路、提取什么信息、是否新颖独特、是否具有理论或实践价值等方面。只有具备广博精深的知识,才可能在遇到问题时迅速作出最优化抉择,使过程更加简约,人们才有可能敏锐地洞察到某类事实或现象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才能产生重大的发现或发明。
6、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知识越多,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越容易在短时间内捕捉到灵感,表现出的创造能力就越强,才能真正打牢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向学生的大脑里装现成的知识定论,而要交给学生自己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让他们学会主动地获取知识、梳理知识的技巧。3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一位留德的中国学生谈体会时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十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国外学生中,十个人也许能讲出二十种答案,尽管有些想法非常离奇。”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也曾说:“美国学生
7、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因此,改变教学方法是当代教师面临的刻不容缓的任务。(1)营造宽松环境,清除怕错心理。这是学生萌发创新意识的根本前提。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对学生要求普遍严厉,由此学生普遍存在着害怕因犯错误而被责备的恐惧心理,这种心理负担会严重阻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是创造力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具有高度创造能力的人常有偏离文化常规的思维或行动,而社会对个体的顺从行为却极为赏识,这样就压抑了创
8、造者偏离文化常规的思想。社会舆论如果能够支持或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的人,创造者就会有“心理安全”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态度和蔼地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尝试,用不寻常的方式理解事物,自然也就可能形成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气候和土壤”。(2)头脑激荡。头脑激荡,也可译为智力激励法或头脑风暴法,是美国奥斯本博士所倡导的。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