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重点资助方向

附件1重点资助方向

ID:10464448

大小:141.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07-06

附件1重点资助方向_第1页
附件1重点资助方向_第2页
附件1重点资助方向_第3页
附件1重点资助方向_第4页
附件1重点资助方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附件1重点资助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1:重点资助方向一、优势学科提升1.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应用基础理论(项目代码:2018A04,以下同)围绕航空航天、能源动力、海洋装备等领域关键部件的实际加工需求,着重从阐明高速切削加工材料成形成性过程中的瞬态和稳态能场作用机理方面,提出有效提高工件毛坯多余材料的去除效率、降低能量消耗,提高切削加工表面完整性以延长零件使役性能和服役寿命的相关加工技术路线与工艺,进一步提升我省在高速切削加工相关研究领域的创新实力。2.绿色高效高值表面活性剂(2018A05)围绕日用化工、医药、食品、电子等领域对绿色高效高值表面活性剂的需求,研究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提纯和分离关键技术,开发具

2、有超低界面张力、耐强碱、生态安全、可降解、生物相容特性的表面活性剂产品及绿色生产工艺,服务相关产业的产品与技术升级。3.深地资源安全高效开采自主试验研究装置(2018A06)我省在深部矿产资源安全开采相关基础理论、试验装备、关键技术等方面在全国和国际上有着重要的学术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深地资源勘查、开采、利用技术及装备的水平,支持对自主开发的RLJW-2000岩石三轴剪切流变、煤层底板突水时空演化等试验系统等进行改造升级,自主研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装置与仪器。二、战略跟踪4.医用增材制造应用基础研究(2018B01)以医用材料开发与应用为目标,基于增材制造的工艺特性和临床应

3、用需求,开展医用增材制造专用生物和非生物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突破一批重点成形工艺及装备产品。方向1、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技术装备研究(1)非生物增材制造用可降解高分子医用生物材料(方向代码:1-1,以下同)研发分子量及分布可控且无金属残留的可降解聚酯医用生物材料,重点突破医用聚氨基酸、聚酯等材料的绿色合成关键技术,设计合成分子量和官能团可控、不含金属残留,满足CFDA标准的适用于增材制造用的可降解医用聚氨基酸、聚酯等生物材料;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构建聚酯基组织工程支架,研究增材制造的参数、聚酯微纳球粉粒径尺寸及分布对组织工程支架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组织工程支架与组织

4、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阐明组织工程支架的组成和生物力学性能等对诱导组织再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考核指标:开发1-2类新型绿色催化体系,研发的技术及产品技术指标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无金属残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杂质残留量不超过医用级标准,形成符合植入级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核心技术获发明专利不少于4项(国际专利不少于1项)。(2)非生物增材制造用新型高效光固化树脂(1-2)制备适合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的软性医用生物材料,实现可见光或者近紫外光固化的新型树脂材料的开发与中试,并将其用于具有个性化缺省器官修复和器官辅助件的增材制造。考核指标:使用材料具有良好生物

5、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能够降解且降解后小分子均无毒。材料应具备以下性能:能够有效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抑制血小板活化,能够有效抑制内源性凝血因子的活化;能够促进已形成的血栓溶解,能够有效避免料表面的伪内膜化;在生物环境中具有长期稳定的生物、化学、物理性能。能够通过增材制造技术临床应用于人工血管、心脏瓣膜、人耳、人骨等组织器官,打印精度小于0.1mm。核心技术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4项。(3)生物增材制造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及装备研发(1-3)研究可细胞参与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聚乳酸、水凝胶)复合及改性技术,探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增材制造过程中塑化及传热机理,研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微观结

6、构与生物相容性与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研发具有宏微结合及三维复杂曲面结构的生物医用材料增材制造新技术及装备。考核指标:建立一整套具有插补联动功能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增材制造数字化成型技术及装备,成型效率提高20%,性能提高15%,所制备的增材制造模型与实物复合率高于90%以上。核心技术获发明专利不少于4项。方向2、非生物增材制造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成型技术装备研究(1)医用生物陶瓷及复合生物陶瓷材料(2-1)研究可降解生物陶瓷粉体颗粒尺度、形状、均匀性以及团聚的系列控制,改善粉末流动性;研究其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以及是否易于与后续种子细胞(或生长因子)结合的问题;研究生物陶瓷材

7、料打印时的精度控制问题。考核指标:研发1-2类可增材制造的医用陶瓷及复合生物陶瓷材料,凝固时间可控,微纳米尺度,颗粒均匀,能保证打印过程粉末的流动性,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满足医用级标准,相关产品技术指标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材料可临床应用于齿材料、人骨等组织器官,核心技术获发明专利不少于4项(国际专利不少于1项)。(2)非生物增材制造的氧化物和医用碳素材料开发与制备(2-2)研究氧化物陶瓷(Al2O3,ZrO2等)和医用碳素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科学问题,使其物理特性和和力学性能复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