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毕业设计论文

锅炉毕业设计论文

ID:10461394

大小:140.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06

锅炉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锅炉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锅炉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锅炉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锅炉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锅炉毕业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第17页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Abstract第17页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目录第一章绪论2一.121.1概述21.1.1我国锅炉的发展[1]21.1.2锅炉技术的发展趋势[2]31.2超临界直流锅炉的设备选择[2]51.2.1超临界锅炉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型式51.2.2燃烧设备61.2.3煤粉设备71.2.4蒸发受热面71.2.5过热器和再热器81.2.6尾部受热面81.3锅炉本体设计的一般步骤91.3.1确定锅炉主要规范91.3.2设计条件确定91.3.3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91.3.4炉膛设

2、计91.3.5尾部烟道(对流烟道、后部对流烟道)设计91.3.6金属壁温计算101.3.7系统设计101.3.8确定辅机的规格101.3.9锅炉本体设计经济性分析101.4超临界直流锅炉本体设计内容说明10第二章锅炉本体设计原始数据11二.2112.1锅炉容量及主要参数:BMCR工况下主要参数、设计性能参数112.2燃料特性:煤质工业分析、灰成分分析和熔融性12第三章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14三.314第17页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3.1目的143.2燃烧产物计算143.3烟气特性参数计算143.4烟气焓温计算143.5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14

3、第四章***15四.4154.1154.1.1154.1.2154.2154.315第五章总结16五.5165.1165.1.1165.2165.3165.416第17页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前言第17页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一章绪论一.11.1概述锅炉是一种将燃料燃烧,使其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并将此热能传递给水,使水变为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或热水的设备。它基本上由“锅”和“炉”两部分组成。炉按其本意是燃料燃烧的处所,而近代的炉本身也还是一重要的传热部件。锅不仅是盛水的容器,而且是传递热量并使水变为蒸汽或热水的部件。因此,锅炉是一种将燃料

4、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设备。锅炉是火力发电厂中得三大主机之一。它所产生的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机转动,使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使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用于发电厂的锅炉通常称为电站锅炉。1.1.1我国锅炉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电厂锅炉制造业,尽引进瑞士技术合作试制了两台与2000kW汽轮发电机组配套蒸发量为12t/h的锅炉。1949年全国装机容量仅为1849MW(其中火电装机容量为1686MW),全国发电量为4.3TW·h。装机居世界第21位,发电量居世界第25位,人均年占有发电量仅9.1kW·h,发电煤耗超过727g/(kW·h)

5、。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了上海锅炉厂、哈尔滨锅炉厂,开始生产中、高参数的中、大型电厂锅炉。随后又建立了武汉、北京以及东方等锅炉厂,也生产电厂锅炉。我国的火力发电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49~1960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了6、12、25、50MW中压和高压汽轮发电机组配套的锅炉。1961~1980年自行研制超高压125、200MW和亚临界压力300MW汽轮发电机组配套的400、670、1000t/h的自然循环锅炉和直流锅炉。1981~1990年,从国外引进技术制造了300MW和600MW的控制循环锅炉,同时引进了300~800MW亚临界和超临界压力锅炉

6、。1991至今,火力发电伴随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继续加快发电,着重于努力提高火力发展的各项技术指标,尽可能达到节约能源并改善环境的目的。第17页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在我国的年发电量中,火电占80%以上,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并且是以煤炭作为发电主要燃料。目前,我国燃煤电站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机组效率低,供电煤耗高,污染严重。1.1.1锅炉技术的发展趋势[2]蒸汽动力从19世纪开始到现在,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蒸汽动力中不可缺少的锅炉技术也得到了同样的、极大的发展。目前,虽然核动力等新能源技术已有所发展,但燃用化石燃料

7、的蒸汽动力仍是世界上能源提供的主力,并仍在迅速发展。1.1.1.1国外锅炉技术的发展增大锅炉容量和提高蒸汽参数是电厂锅炉的主要发展方向。近几十年来,单台机组容量不断增长是一个总趋势。扩大单机容量可使发电容量迅速增长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可以使基建投资和设备费用降低,以减少运行费用以及节约金属材料。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就开始发展超临界大型机组。超临界压力机组早期的发展的蒸汽参数定在压力25MPa,蒸汽温度(汽温)560℃左右。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金属材料的进展,辅机及系统方面的成熟,超临界技术的到迅速发展。据2006年不完全统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