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

摭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

ID:10460173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摭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_第1页
摭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_第2页
摭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_第3页
资源描述:

《摭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摭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摘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积极思维的前提是问题意识被激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重点强调与难点突破以及课堂总结时设置悬念,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中国9/vie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悬念设置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1007-9068(2017)05-0050-01  设置“悬念”,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新颖、独到、科学且能引起学生探究的相关疑问,以此把学生带进“引人入胜”的境地,让学生面对疑问尽情地思考。  

2、一、导入新课时设置“悬念”  导入新课,旨在创设能抓住学生心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徘徊在知与不知的矛盾圈内,身临在新知与旧知的冲突之中,不知不觉地产生求知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意识是不是主动,探索活动是不是积极,学习情绪是不是高涨,取决于教师能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掌控学生的有意注意。对此,导入新课时设置“悬念”,其作用不但直接,而且有效。  例如,在教学“通分”的导入阶段,教师出示三道题“(1)3/10和3/8;(2)4/5和2/5;(3)5/6和3/4”。�学生比较每一题中两个分数的大小。显而易见,(1)(2)两题是

3、旧知,学生能很快地解决,第(3)题是新知,学生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于是,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5/6和3/4的大小呢?学生积极思考,有的用画图法比较,有的将分数转化成小数后比较,有的将分数转化成同分子分数后比较,还有的将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比较。教师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再引导学生辨析哪一种方法较为简便,最后告诉学生:“把5/6和3/4转化成10/12和9/12后进行比较,就是这堂课要学习的新知――通分。”  二、重点难点处设置“悬念”  重点,取决于教材,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处在学科知识系统各个有机部分的结合点上,

4、是知识网络中的连接点,是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新知的重要之处,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难点,是阻力较大、难度较高、思路较繁的某些知识点,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课堂教学中需要突破的一些知识、技能与方法。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设置“悬念”,能引发学生的关注,解除学生的畏难心理,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并积极投入知识的探索活动中。  例如,教学“分数转化为小数”时,重难点都是“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转化为有限小数”。当学生掌握了一般的转化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后,教师提问:“可以不计算,就直接判断出哪个分数能转化为有限小数,哪个分数不能吗?”接

5、着,教师设置“悬念”:“老师有一种超能力,你们任意说出一个分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地作出判断。”然后,学生每说出一个分数,教师就立刻对这个分数作出判断,并把这个分数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验证。有趣的是,教师判断“能”,学生验证后真的“能”,教师判断“不能”,学生验证后真的“不能”。学生对此十分好奇,迫不及待想知道教师的窍门是什么。于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分析、比较和探究,最终知道直接判断一个分数能否转化为有限小数,主要是“两看”:一看是不是最简分数,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先化成最简分数;二看最简分数的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2和5两个质因数。这样在重难点处

6、设置“悬念”,既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找到直接判断一个分数能否转化为有限小数的方法,又能有效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课堂结尾时设置“悬念”  通常情况下,教材内容总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螺旋上升的,教材内容的节与节、章与章、单元与单元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课的结尾往往是对本堂课的小结,又是对下一堂新课的铺垫和准备。如果能抓住本堂课与下一堂课知识的“交接点”,在课堂结尾时设置“悬念”,把学生的心“悬”起来,让学生产生解“疑”的需求,学生就会自觉、自愿、自主地预习新课。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在课堂结尾设置一个“悬念”:

7、一个小偷盗窃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警方问:“这台笔记本电脑是你的吗?”小偷说:“是的。”警方又问:“你是哪年哪月哪日买的?”小偷说:“我是2014年2月29日买的。”警方义正词严地告诉小偷:“你说的都是谎话。”警方凭什么能确定小偷说的都是谎话呢?  显而易见,课堂结尾时设置“悬念”,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保持主动积极的状态,有利于学生保持探索新知的情趣,有利于学生为接纳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置“悬念”,能引导学生在有限中追求无限,让学生感到数学有滋、有味、有趣,从而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操,完美地实现教

8、学目标。  (责编李琪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