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文化层面分析

循环经济的文化层面分析

ID:10453384

大小:6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6

循环经济的文化层面分析_第1页
循环经济的文化层面分析_第2页
循环经济的文化层面分析_第3页
循环经济的文化层面分析_第4页
循环经济的文化层面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的文化层面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循环经济的文化层面分析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的重大课题。应该指出,循环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增长的方式,而且也是一种文化模式,所以,我们要从文化模式的角度去把握循环经济,揭示其内在的文化蕴含,如此才能使循环经济的理念渗入到人们的文化精神和社会生活中去,形成人们自觉的行动,从而有力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力地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循环经济与文化哲学  循环经济于人们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发源于西方的现代化,根植于理性主义和主体性哲学。这种哲学导致了理性

2、的极度膨胀和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成了征服与被征服、主与仆的关系,甚至连人本身都在理性的压迫下趋于僵化窒息,失去其鲜活的生命状态。人们终于痛苦地认识到,现代性以征服自然、解放人类的良好愿望开始,却正在给人类带来毁灭的威胁。因此,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就不断地对所谓现代性的发展方式提出质疑,而循环经济正是这种质疑的产物之一。人们认识到,要避免灭亡的命运,就必须改变既有的发展模式,而最根本的就是要超越理性主义和主体性哲学,以平等乃至敬畏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这种后现代主义哲学正是循环经济的文化之源。后现代主义虽然是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反思,但与中国

3、传统文化具有许多内在的契合,因此就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而言,我们应该到传统文化之中去寻找其文化上的源头,并以此为之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人与自然看成是内在有机统一的生态系统。李约瑟认为,中国传统的世界观是有机的自然主义:对中国人来说,自然界并不是某种应该永远被意志和暴力所征服的具有敌意和邪恶的东西,而更像是一切生命体中最伟大的物体。  这就使得中国人形成了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物我不分的模糊性、与自然相通的亲近性、天地万物一体的融合性、含蓄曲折的隐喻性以及直觉性、顿悟性形成中国人思维的特点。这与西方主客对立、征服欲、物欲极强的思维

4、方式是很不相同的。这种不同从根本上说就是对物的态度的不同,是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的把握方式的不同。在中国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中,人与天地同源同根、同构同律,天人主客是相通相融的。  《易经》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思想:一是认为自然法则与人事规律具有一致性;二是将自然的属性与人格品德联系起来;三是在天人关系中,意识到人是能动的主体;四是热爱自然,天人情感交融。人类就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无论喜怒哀乐,吉祥祸福,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的养育。透过自然景物,能更生动的理解认识的奥妙和情趣,反过来,人事的吉凶成败也增添了自然景物的风韵和色调。人与自然互相映照,息息相通。六十四

5、卦象与文比肩配列,紧密合作洋溢着《易》对自然的爱恋之情。  这种天人主客相融、万物一体的思想在张载的《西铭》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发。《西铭》认为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胞物与,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年高,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  这里明确提出了民胞物与的观点,包含了人与人(民胞)和人与物(物与)两个方面的关系,认为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这里的物指的是宇宙万物,包括了所有的动物、植物和自然物,突出地阐明了人对

6、物的态度,即人应该把物当作自己的朋友,人与物是相通的,人与万物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这正是中国文化的鲜明态度和鲜明性格。正因为人与宇宙万物具有一体之仁,所以人才会见鸟兽之哀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王阳明语)由此透露出中国文化的独特信息,即任何一人一物都存在于一体之中,万物一体乃是最原始的。万物一体才使得人与物的存在有了支撑,有了基础。所以,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人应该以民胞物与的态度对待他人与他物。这不是施舍,而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被要求的自我意识。  正是基于这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

7、一、万物皆备于我、上下与天地同流、人与自然是内在有机统一的认识,中国文化认为人与万物都是朋友,具有一种内在的亲和力。人不是去征服自然,而是要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们要善待自然、善待万物,尽量保护和促进万物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发展。所以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变化过程,不要以人力去强行改变。即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对于自然万物应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要企图去做自然的主宰,不能妄自尊大,以自己为中心,把大自然当成自己征服和统治的对象。而儒家也认为人与天地参,能够参天地之化育,就是说,人对万物的作用是调整、引导,

8、而不是粗暴干涉;其最高境界在于,人能够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促进万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