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52867
大小:832.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06
《中考语文: 专题十四 诗词鉴赏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专题十四诗词鉴赏1.(2015·山东德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5题[一]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10.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1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10.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11.示例:压挂在树枝
2、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2.(2015·山东济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4分)湘南即事戴叔伦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8.《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2分)www-2-1-cnjy-com9.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8.绝句(或:七言绝句)秋季(或:深秋)9.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意思对即可)6.4.(2015·山东临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山寺夜
3、起江湜月生岩石颠,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翘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指出诗中“烟”的特点。(2分)(2)描述颈联和尾联中作者情绪变化的过程。(2分)【答案】1)烟色如白云;流动起来虚无缥缈。(2)作者打开门对眼前的景色既惊奇又欣喜,抬起头欣赏浩瀚的夜空,联想起自己还是客居异乡的游子,心情失落。思乡之情愈浓,久久不能入眠。精品5.(2015·山东泰安)阅读《钱塘江春行》完成22-25题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注】⑴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陕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⑵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⑶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建造这个亭。⑷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⑸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⑹暖树:向阳的树。⑺不足:不够。⑻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22.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
5、,主体是“早莺”和“新燕”。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23.对为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24.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
6、一项是()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25.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李清照《醉花阴》)【答案】22.D23.A24.C25.B6.(2015·山东东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精品 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答案】答案示例: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评分: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8、。 9.答案示例: 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