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课程的问题与评价价值取向的改进论文

高校公共课程的问题与评价价值取向的改进论文

ID:10447591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高校公共课程的问题与评价价值取向的改进论文_第1页
高校公共课程的问题与评价价值取向的改进论文_第2页
高校公共课程的问题与评价价值取向的改进论文_第3页
高校公共课程的问题与评价价值取向的改进论文_第4页
高校公共课程的问题与评价价值取向的改进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公共课程的问题与评价价值取向的改进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公共课程的问题与评价价值取向的改进论文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公共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片面强调社会取向,难以满足德育的要求,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够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变公共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强化为了学生的理念,突出马克思主义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公共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片面强调社会取向,难以满足德育的要求,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够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变公共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强化为了学生的理念,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等。关键词公共课程;课程评价;价值取向一、高校公共课程

2、中存在的问题1.社会发展取向过重,学生发展取向不够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外在价值论或社会本位论,主要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取向。受其影响,高校公共课程也主要定位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学生个体的生活和发展需要关注不够。在公共课程中,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直接价值取向的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势与政策等。这些课程的学时占总学时的10%左右,占公共课程学时的40%左右,这显然是

3、一个不小的比例。相比而言,直接以学生个体发展为取向,以满足学生个体需要为目的的课程在数量上就少了很多,其科目主要是体育和艺术。其中,体育占总学时的5%左右,艺术占总学时的1%左右。单独看,体育、艺术课程的学时与学分不算少,但问题在于,一方面,高校公共课程以学生生活、发展为直接取向的课程主要就是体育、艺术,这类课程在数量、比例上远远低于以社会需要为取向的课程。另一方面,包括学生本人在内的各方对于体育、艺术课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大多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形式化的色彩很浓,这远离了大多数学生生活、学

4、习的需要,因而显得枯燥与形式,学生也就感觉无趣。外语和计算机课程的价值取向和服务面向相对多元,既为社会,也为个人;既是个人生活和学习的需要,也是工作的必需。当前,在公共课程中,外语所占比重不小,其学时占总学时的10%左右,计算机的学时占总学时的3%左右。从横向对比看,外语学时、学分的比重明显偏高,但这主要不是因为学生有这样的内在需要,而是社会发展有这样的要求。实际上,不少学生对于外语课程的这种安排存有抱怨。2.公共课程难以满足德育的需求高校教育,德育为首。高校德育主要借助公共课程而开展,但现有公

5、共课程在事实上难以满足德育的要求。这是因为:一方面,德育课程简化为政治类课程,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势与政策。这样,在中国语境下属于德育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等在公共课程上得不到应有体现。另一方面,政治课程内容陈旧、滞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在长期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所论及的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相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有了很大的发展。而现实中,不少马克思主义课程固守经典

6、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观点或表述,没有及时体现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成果。如政治经济学课程所讲述的内容不少观点与当前主流的经济观点不符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现实中所应用的经济学理论更是差别很大。这样的课程自然容易与实践脱节,让学生对政治课程产生“不可信”、“不可爱”、“不可用”的感觉,从而大大降低其实效性,出现“教师讲废话,学生念旧书”的现象。在高校德育中,公共课程需要满足政治的需要,但这种满足需要注意: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是“指导”,不能由此将其“取代”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特别是道德教

7、育所需要的课程等。其次,公共课程体现政治的需要不能仅仅体现在学时、教材和学分等形式上,重要的是体现在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中。第三,公共课程中对于政治需要的满足,不能仅仅局限于政治认知,更为重要的是政治理性、政治理想、政治情感以及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与能力。事实上,当前的高校公共课程实践在这些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或偏差。3.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重视不够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高校公共课程实践明显地表现出了汉民族文化的失意,民族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一方面,民族文化

8、的传承受到极大制约。现有公共课程体系中,缺乏专门、系统讲解民族文化的课程。从功能上讲,大学语文除了可以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外,还可以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提升精神文明。但在实践中,大学语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既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一些优秀教师纷纷远离大学语文的讲台。与此同时,大学生对中文的驾驭能力、对文学的品鉴水平却不容乐观。作为高校基础公共课程的大学语文,面临着尴尬的境地1)。大学语文课程的尴尬体现着高校公共课程中传统与现代的断裂、民族文化的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