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同欧洲的比较论文

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同欧洲的比较论文

ID:10444438

大小:6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6

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同欧洲的比较论文_第1页
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同欧洲的比较论文_第2页
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同欧洲的比较论文_第3页
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同欧洲的比较论文_第4页
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同欧洲的比较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同欧洲的比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明清及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同欧洲的比较论文.freelberger1975)。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没有弄清楚的一点是:在贸易机会方面(这种贸易机会的原理与前几个世纪中贸易机会的原理并无不同),中国大多数人民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感受到了外国的影响?我认为:新的商业机会扩大了斯密型动力运作的空间,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斯密型动力。国外市场对中国各地的影响,以靠近交通中心和交通干线的地区最著。这些地区包括通商口岸、洋人享有治外法权的城市以及在水运条件不佳地区所建铁路的沿线。铁路特别刺激了中国北部铁路沿线地区的商业化。这些地区因而开始种植烟草、花生、芝麻和大豆。国外需求也促进了长江

2、流域诸省和华南地区的桐油生产(刘克祥1988)。但是,对于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期中国经济变化的评价,一些美国学者新近却提出了与斯密型动力相左的看法。四、对斯密型动力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罗伦·布兰德(LorenBrandt)在其新近出版的书中,以1890年至1930年间长江中下游沿岸诸省(即华东与华中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增进为基础,对人均收入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出了一些引入注意的估计,并且认为这主要是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整合的结果。他通过各种间接估计,得出以下结论:在1890年代与1930年代之间,华东与华中地区的人均收入增加了44%,农业劳动生产率则提高了4

3、0%(布兰德1989:133)。然而,即使我们接受他所作的这些估计,仍然必须承认:增长的基本动力属于斯密型动力。布兰德故事的主角是市场,故事情节则披示了专业化与市场整合所能带给人们的一切。由于其放事中的人们生活在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因此我们可以预料到的是:如果市场在中国各地都会带来成功的话,那么在布兰德所研究的地区,市场的运作一定最佳。国际贸易无疑为中国产品开创了新的市场需求,但是由市场驱动的发展逻辑,仍属嘶密型动力的变种。这种发展逻辑在中国早已存在,并非由欧洲人带来。而且,无论这种逻辑以国际贸易的形式表现得如何强有力,其推动力也并不是没有限度的。如果布兰德所作分析正

4、确的话,那么由国际贸易所代表的斯密型动力,就比过去研究所指出的更为重要。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布兰德的结论。他的结论有若干部分依赖于未经证实的假设,而且这些假设又互为依据。这种循环论证的假设之一例,见于其对农村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所作的估计。布氏首先根据施坚雅(G.Skinner)对1893年人口的估计和1953年的人口晋查数,提出在1890年代与1930年代之间,华东与华中的城市人口增加了1000万—2000万(布兰德1989:72、73)。既未提出任何资料,也未作进一步论证,布氏接着又指出农村中的非农业人口以同样的比例增加。这个人口变化,对他后来估计农村非农业人口

5、所需要、而又经过交换的农业剩余产品的数量,至为重要。他相应地假设,在1890年至1930年之间,经济作物的贸易量增加了1/3—1/2。但他依然没有清楚地说明此假设为何最为可能,而只是着眼于此假设与其所作的以下另一假设相一致一一非农业人口对经济作物的需求以一个确定的比率增加,从而符合他假设的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情况。接着,他又得出了其对商品化水平的估计,这个估计自然与上述所有假设相符。然而,这些估计只有在其赖以设立的各种假设成立的前提下才能成立.除非有关假设得到更充分的实证研究的支持,否则布氏的上述所有论证,充其量也只能说是很薄弱的。譬如,如果我们假设华东与华中农村中的非

6、农业人口在1890年已很多,而且在而后的40年中增长得并没有城市人口那么快,那么人均商品化增长的估数就会变小。要是我们相信1890年时经济作物的贸易量可能比布兰德所推测的数字高,而且1930年的贸易增长率也不可能升到16%以上,那么我们又可以把布兰德引入注目的高数字大大压低。说实在的,并没有多少理由相信农村中的非农业人口会像布兰德假设的那样迅速增加。特别是如果你像布氏那样,相信劳动市场会顺利地运作并根据劳动的边际生产来配置劳动资源的话,那么你就没有理由相信农村中的非农业人口会迅速增加。在布氏所述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预料:由于近代工厂的技术条件较之传统手工业企业更佳,劳

7、动组织更为严格和有效,因此流动劳动从手工业转向工厂工业,将会提高工人的生产率和工资。当人们转到报酬较高的工厂工作时,农村中的非农业人口将会保持不变或缩小。这比布氏所说的农村非农业人口增长,更属可能。反之,如果劳动市场并未如布兰德假设的那样顺利运作,农村中非农业部门的工资将会更低,从而对粮食和其他货品的需求也将会比布氏所推测的为低。布兰德的数字可信与否,还可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检测。如果我们同意他所说的农业年增长率为1.2%—1.5%,并把此增长率应用于1895年至1935年间的40年,那么我们是否能够解释其所默认的结果的规模呢?这样的成长率意味着1935年的农业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