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 地质 观察描述记录基本要求

野外 地质 观察描述记录基本要求

ID:10424199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野外 地质 观察描述记录基本要求_第1页
野外 地质 观察描述记录基本要求_第2页
野外 地质 观察描述记录基本要求_第3页
野外 地质 观察描述记录基本要求_第4页
资源描述:

《野外 地质 观察描述记录基本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野外地质观察描述记录基本要求容大矿业公司2013.4一、野外观察的基本内容1.沉积岩地区:主要观察内容:首先应搞清地层层序,然后对具体岩石进行岩性观察(包括: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粒度、岩石种类、地层产状、接触关系和标志层的特征。地层中是否有矿化)。次要内容:包括风化岩外貌特征,次生变化等。尽可能观察地层厚度在纵向及横向上的变化。2.侵入岩地区:野外应从宏观到微观上进行观察。观察主要内容为岩相和相带的变化特征(包括斑晶、基质的粒度大小变化,各粒度的比例,矿物成分及含量的变化,结构构造、岩石种类);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内外接触带及蚀变带特征,流线

2、、流面的产状以及脉岩,矿化特征等。次要内容为岩体的原生与次生构造、析离体与捕虏体及成分含量。3.变质岩地区:观察应观察岩石的产出形态、颜色、结构、构造、主要及次生矿物的含量,不同矿物的排列方式及不同岩性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特征矿物(白云母、黑云母、铁铝榴石、十字石、兰闪石、矽线石等)的出现或消失。原生层理及片(麻)理的产状,有无构造迭加,有无变余结构(如变余杏仁、火山碎屑、砾岩等),是否发育混合岩及混合岩的类型,脉体成分含量与基质的关系,岩层厚度沿走向延伸变化情况以及次生变化和风化外貌。特别要仔细观察地层层序(正常与倒转)的关系。如原生的示顶构造、次生的层

3、理与劈理的关系。其它如火山岩、混合岩等可参照以上内容进行详细的野外观察。二、地质观察点的描述记录地质观察点就其点上及附近地质现象不同而点性亦有所不同。一般可分为岩性控制点、界线点、构造控制点、矿化点等。现将各类性质的地质观察点需要描述记录的要点简述如下:1.岩性控制点在较长一段距离内,同一岩性特征变化不大,但为了满足填图比例尺的要求,应适当定一些岩性控制点。不同的岩性控制点,其描述内容亦有不同。(1)第四系堆积物控制点如果是河流冲洪积物堆积,则应描述记录堆积物的颜色、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粒度大小、磨圆度、分选性、胶结类型等。当可见阶地剖面时,应测量堆积

4、物的厚度,观察记录其纵向和横向的变化,说明该点位于阶地(或河流滩)的什么部位。必要时测量扁平砾石的产状。如果是坡积物堆积,则应描述记录本点位于堆积物什么部位,坡积物的成分、粒度、砾石中有无矿化现象。堆积物的分布范围及其来源等。以上观察时还应注意地貌形态。必要时应素描和照相。(2)沉积岩区的岩性控制点除要按前述的描述记录的基本内容进行描述记录外,还应描述记录该点的岩性差异变化,岩层产状变化,露头情况(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等。必要时应素描或照相。(3)岩浆岩区的岩性控制点侵入岩区的岩性控制点描述记录要点除按前述的描述记录的基本内容进行描述记录外,还应描述记录

5、该点上岩性差异变化(如颜色、粒度、结晶程度、风化程度等),有无矿化出现以及露头情况等。必要时应素描或照相。火山岩区的岩性控制点,应描述记录岩石的颜色(新鲜面和风化面颜色)、结构(集块、角砾、凝灰质)、构造(层状、似层状、块状等)、野外定名等。若是火溢流相的岩石,应观察记录熔岩的流动构造、有无气孔、杏仁体或枕状体出现。并注意观察节理的性质和产状。2.界线点包括岩性分界线、地层分界线、侵入岩与围岩界线等。(1)岩性分界线一般是同一地层组段中的不同岩性分界线。要记录描述地质点两侧的岩性。按路线前进方向依序分别描述记录。除按拳术的描述记录的基本内容进行描述记录外

6、,还应描述记录接触面产状,判定接触关系。(2)地层分界线指不同组段的岩层接触界线要按路线前进方向依序分别描述记录点两侧的岩性各属于什么组段。然后分别进行“基本内容”的描述记录。最后对接触面产状进行描述测量,判定接触关系(是整合、假整合还是微角度不整合或角度不整合)。必要时应素描或照相。(3)侵入岩与围岩界线同样要按地质路线前进的方向依序分别描述记录界线点两侧的岩性各属于什么时代或什么组段,然后分别进行“基本内容”的描述记录。最后对接触界线和内外接触带进行详细观察描述:观察侵入体是“内倾”还是“外倾”,即接触面倾向岩体内还是倾向岩体外。接触面的岩性变化,注

7、意热接触变质带的特征,描述记录变质矿物出现的分带性。露头良好、接触关系清楚的地质点上必须有素描图和照相。注意岩体中有无围岩捕虏体,围岩中有无岩脉穿入。若有的话,应素描和照相。发现特殊岩性,应同时采集标本、样品。3.构造控制点包括断层点、褶皱构造点、节理裂隙统计点等。(1)断层点除详细描述该点两侧的岩性特征外,应重点搜集断层接触的地质依据,如两侧地质体产状,接触处的断层破碎带情况,通过破碎带中的砾石的磨圆度以及有无定向排列的情况等来判断断层的性质以及构造应力的方向。观察破碎带中有无石英脉、碳酸盐脉等脉岩穿入。通过对节理面或断层面上的阶步判断断层的位移方向或

8、对岩石节理裂隙的产状推断断层两盘的位移方向。对断层带的地质现象要有素描图和照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