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ID:10424139

大小:44.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06

上传者:U-4187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_第1页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_第2页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_第3页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_第4页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内容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与共赢。然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通过总结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在剖析其成因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观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对策,期望能为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参考。[关键词]生态文明观;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对策一、生态文明观的科学内涵成都市与我国其他城市一样正处于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建设高潮中,而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必然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第十届西博会上指出:“如今,全世界50%以上的新增能源消费……来自中国,中国新增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世界新增排放量的50%。”[1]我国已进入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高速增长阶段,面临着社会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和强大的国际压力,在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2]为此,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的五大目标之一。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最朴素的文明,也是最高级的文明。” [3]本文为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成都市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成本控制研究”(项目编号:st11-09)的研究成果。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其科学内涵是: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4]二、生态文明观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新要求(一)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1.成都市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成都市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明确指出成都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生态市建设工程,是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并提出了成都市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社会文明高度发达”。① 2.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组成细胞和对环境污染应负主要责任的企业(目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5]),加强环境成本控制,保护生态环境责无旁贷。[2]因此,成都市要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社会文明高度发达” 的目标,企业就必须将生产经营过程所发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损耗计入成本,并实施有效控制。可见,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全面核算环境成本,并实现有效控制,以优化协调环境成本与环保效果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即实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6](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原则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需要在控制活动中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有效控制原则,即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及其效果必须遵循国家环保法规;二是成本效益原则,即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不能为实现环境成本控制而控制,而必须兼顾经济利益,甚至必须以提高企业长期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否则,没有任何企业会有效实施环境成本控制。[2](三)生态文明观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新要求结合前述生态文明观的科学内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与原则,可将生态文明观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新要求概括为: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全面、持续、有效控制,即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与共赢。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分析(一)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目前,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取得了国家环保法规体系正逐步完善、社会环保意识正逐渐树立、基本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甚至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监管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制机制、部分社会责任领先者企业实施了有效的环境成本控制、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正逐步改善等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环境成本控制意愿不强、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控制主体缺位、观念落后、控制方法单一、控制范围狭隘、存在“时滞” 现象和成本锁入效应、信息披露不充分和社会监管不力等问题。[7](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的成因分析当前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不容乐观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环境成本的外部性特征和社会责任的缺失。如成都市正处于由工业化中后期向后期转变的关键阶段,[8]生态文明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整体上,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增长还更多依赖投资拉动,而不是节能增效。同时,据中国社科院撰写的2011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水平尚属起步阶段,七成企业严重缺乏社会责任,近半数国企处于旁观。甚至有26家企业得分是0分甚至是负数分。[9]更由于环境成本的外部性特征和人类的贪婪与自私,[10]为了追逐自身的经济效益,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生产经营中采取不负责任的“先污染,后治理”(或不治理)与“实污染,虚治理”管理方式。在此种情况下,个别企业所产生的盈利,通常都是以社会性亏损为代价,导致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损害。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亟须在生态文明观指引下,探讨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制度安排,为成都市,乃至全国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实现自然——生态——经济—— 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四、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对策笔者认为,要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亟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提供法律保障从当前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及其成因来看,建立并完善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确保其严格实施,可为企业全面核算环境成本、披露环境成本信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环境成本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约束力。同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普法与执法,有助于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观念和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为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监管提供法律保障。(二)进一步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体制机制,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提供制度保证从当前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及其成因来看,建立并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体制机制,有利于扩大取得的成绩、克服存在的问题,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尤其是成都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等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体制机制,强化了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环保责任与参与意识,促进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为成都市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成绩的取得发挥了极大推动作用。同时,成都市,乃至我国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还任重而道远,因此,需要继续在生态文明观指引下,革新、完善环境成本控制的体制机制,发挥体制机制的制度保证作用,明确各级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成本控制方面的主体地位和责任,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的环境成本监管体系,提高环境成本控制效率与效益,促进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要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现包括成都市在内的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与探索。1.建立并完善规划与环评的齐抓共管机制、联动机制与跟踪评价机制。首先,要积极推动建立环保与发改、规划、国土、水利等部门共同参与并相互协调的齐抓共管机制与联动机制,推进规划环评早期介入,与规划编制互动。其次,需要探索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机制,有重点地选取试验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管理较成熟的领域,与有关部门联合推动开展跟踪评价试点,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将规划环评结论作为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环评的重要依据,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当前,成都市应做好《成都市低碳经济发展与“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与实施工作,推动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的事前控制。2.引进碳排放交易机制,鼓励“低碳技术”与“低碳经济”发展。企业和社会公众从根本上转变现有的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这需要“低碳技术”的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因此,可借鉴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日渐成熟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搞好建立西南环境交易所的规划并推动其实施,可为拥有“低碳技术”者带来巨额收益,让超标排放者付出巨大代价,从而引导“低碳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发展“低碳经济”。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在2008—2012年间,全球“碳交易” 市场规模可达每年500亿欧元。[11]因此,引进碳排放交易机制,搞好西南环境交易所的筹建并促进其有效运行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3.改革完善税收、财政、金融制度,引导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采取环保行为。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资源制度都在尝试采用新的环境资源经济手段,通过改革、完善税收、财政、金融制度,为促使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提供制度安排。可在我国成功实施资源税改革、对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与金融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完善相关的税收、财政、金融制度,引导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采取环保行为,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成为社会责任领先者,培植追赶者企业,鼓励旁观者企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成本控制。这些成功经验,对引导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具有很好借鉴价值。4.继续发挥政府主导环境成本控制体制机制的作用,提高环境成本控制效益。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涉及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转变的艰巨任务,需要各级政府树立全局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做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工作,并建立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中央集权和行政权强大的国家,通过政府主导,可以发挥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并且,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资金、技术等经济、技术资源,很难由一家企业独立承担,需要政府搭建企业间的合作平台,在土地、能源供应等方面给予支持,并给予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些平台的搭建、能源资源供给与政策倾斜,只能也必须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才能顺利实现。甚至可以由政府直接支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和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成为因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四方共赢的典范,发挥示范与辐射功能。同时,政府行为对促进“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因此,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环境成本控制体制机制的作用,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发展道路问题、经济结构问题和消费方式问题,都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5.建立健全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确立环境成本控制长效机制。企业环境成本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和成本锁入效应,传统“末端治理”模式具有“时滞”现象。因此,需要采用超前控制和多维度控制模式,建立多维度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多维度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具有传统控制体系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环境成本控制主体的多层次性与责任主体的明确性。它包括以政府环保部门为主体的政府宏观指导与监督控制、以企业研发部门与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微观、主动、自我控制和以社会公众为主体的引导与事后反馈控制;二是环境成本控制空间维度的全面性。它包括从新建项目的审批控制、企业“绿色设计”、“绿色生产”控制到“绿色回收”的整个环境成本产生的全空间范围的控制;三是环境成本控制时间维度的完整性。它包括新建项目的规划控制与产品“绿色设计”的超前控制、产品“清洁(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的实时控制和社会公众“绿色消费”与产品“绿色回收”的事后反馈控制的全生命周期控制。[12]多维度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控制模式下的“时滞” 现象、成本锁入效应,为环境成本控制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与高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明确了控制主体,确立了超前控制的思想观念和多维度(主体、范围与时间三个维度)、全过程、实时控制,通过社会公众参与改变了事后监督控制乏力的被动局面。[12](三)明确企业责任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企业向自然环境排放污染物占总量的80%,[5]必然成为环境成本控制的责任主体。因此,通过立法、执法、宣传教育与环境成本控制的长效机制,明确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责任主体地位,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环保立法和财政、税收与金融等政策倾斜引导并监督企业承担环境成本控制的社会责任,鼓励企业主动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四)科学规划,从源头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克服环境成本控制的“时滞” 现象当前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取得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科学规划是从源头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并取得实效的前提。因此,鼓励企业从选址、产业方向、产品设计等方面从源头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克服环境成本锁入效应给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带来的窘态,实现环境成本的超前控制。(五)破解资金和技术等难题,增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能力笔者认为,破解资金和技术等难题,增强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能力,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完善财税、金融等对企业研发环保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等的优惠政策,解决企业所面临的资金与技术难题;二是鼓励企业通过购买、合资等方式引进先进环保技术,解决技术难题。(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的消耗转变以投资拉动为导向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通过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能效和产品与服务附加值,实现经济内涵式增长,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的消耗。甚至可以借鉴美国通用公司逐渐由以产品为中心的制造业逐步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中心的服务增值扩展延伸的成功经验,实现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和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七)革新环境成本控制观念,综合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环境成本控制问题涉及发展道路问题、经济结构问题与消费方式问题,单靠传统的环境成本控制观念,采用单一、落后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很难取得成效。因此,需要革新环境成本控制观念,在企业具备资金与技术等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先进科学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手段,采用节能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通过科学规划、发展“绿色经济”、采用“绿色设计”、进行“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 ,综合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实现企业筹建、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与企业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使环境污染最小化,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全面、持续、有效控制。(八)加强理论研究,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全面核算与信息充分披露通过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的理论研究,拓展其内涵,以实现企业对环境成本的全面核算。在环境成本全面核算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规则,加强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通过拓展企业环境成本内涵、核算与控制方法,扩展控制范围,进而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全面控制。同时,环境成本的全面核算与信息披露准则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建立健全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体系,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有效控制与监管提供信息基础与保障。(九)建设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抛弃人类在宇宙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思想,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是由追求人的一生幸福转向追求人类世代幸福的文化。生态文化的重要特点在于用科学、系统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人类文明进步,建立科学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进化的理念。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经济、社会、科学、人文、自然相结合、相协调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使人们自觉认识节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汲取中国古代和当今世界“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当代人和世代人的平等权利”,“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的思想,营造良好的节约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文化氛围。[4](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通过加强宣传与专业教育,为企业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研发提供人才支持。同时,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可提高社会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促进生活方式转变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有效监督。五、研究结论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发展道路问题、经济结构问题、消费方式问题的根本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从强化环保与责任意识、环保立法、执法监管、组织领导、政策激励、观念革新、理论研究、生态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全面推进。在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过程中,要遵循生态文明观的指引,突出政府主导作用,明确企业责任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制机制和监管体系,引导并监督企业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与共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注释:①根据张静:《以生态市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新路子》,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网:http://www.chengdu.gov.cn/newsrelease/list.jsp?id=305131资料整理。主要参考文献:[1]胡敏.新能源,一条“必须” 走的路[n].华西都市报,2009-10-19(3).[2]刘金彬.基于创新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2010(6).[3]齐建国.专家荐语/卢俊卿,仇方迎,柳学顺.第四次浪潮:绿色文明[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4]路甬祥.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挑战和战略[n/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5f324c5177232f60ddcca159.html.[5]周薇,张婧.浅议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6).[6]侯晓红,林爱梅.成本会计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7]刘金彬,胡世强,杨明娜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2(6).[8]阎星,高洁,邓小军.“十二五”成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n/ol].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0_11/26/3235546_0.shtml.[9]王永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称百强企业不思社会责任[n/ol].网易:http://money.163.com/11/1108/16/7ibqfj5i00252g50.html.[10]齐建国. 第四次浪潮绿色文明.专家荐语.//卢俊卿,仇方迎,柳学顺.第四次浪潮绿色文明.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11]胡灵敏.关注气候变化中的“碳交易”机会[n/ol].金华新闻网:http://www.jhnews.com.cn/jhwb/2010-01/20/content_881656.htm.[12]刘金彬.多维度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2010(7).theresearchonenterprises’environmentalcostcontrolintheviewofecologicalcivilization:basedontheindustrializationand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inchengduhushiqiang1liujinbin2abstract: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andachievemen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humansocietyneedmuchgreatercontrolonenterprises’environmentalcosttoattaintheeconomic,ecological,socialandenvironmentalbenefitsofcoordinationandall-win.however,thepresentsituationofenvironmentalcostcontrolinthebusinessesishardlyoptimistic.thispaperconcludesthegainsandlossesintheprocessofcontrollingenvironmentalcostand additionallyexploresthecountermeasurestostrengthenenvironmentalcostcontrolinthefirmsonthebasisofcontributingfactorswith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cept’snewclaimsoncorporateenvironmentalcostcontrol.itisexpectedtoprovidereferencesfortherealizationofeffectiveenterpriseenvironmentcostcontrolandaccomplishment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keywords: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cept;enterpriseenvironmentcost;control;statusquo;countermeasure[收稿日期:2012.6.9责任编辑:邓康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