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 教案

《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 教案

ID:10422829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6

《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 教案_第1页
《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 教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王菊花----东西干湿的差异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二、本节重点: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三、本节

2、难点: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四、教学方法:讲述法     提问法     探究法五、教具 :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六、课时 :   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 什么叫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表的雨、雪、雹统称降水)。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讲授新课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板书]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板书][读图练习]

3、 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5)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课本]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5页阅读材料“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并且在图2.16中找到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把它们连线,看看降水量是如何

4、变化的。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板书][教师总结] 从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有明显的规律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活动]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教材第37页图2.18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二)干湿地区 [板书]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 [板书][教师讲述]一个地区是湿润还是干旱,不仅取决于降水的多少,还取决于该地区的蒸发量的大小。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空气湿润;反之空气干燥。人们依据这一关系把全国划

5、分为四个干湿地区。2.干湿地区的名称[板书][读图练习] 在“干湿地区分布图”中读出干湿地区的名称。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3.干湿地区的分布 [板书][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识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1)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2)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3)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4)

6、从上述分析看,我国干湿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关系?[教师总结] 从总体看,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大体一致。但又有区别。例如,东北三省的湿润地区,有些地区的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可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也属湿润区。正是因为各干湿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所以它的分布状况对各地农业生产和自然景观也产生显著的影响。4.干湿地区对自然界景观和农业的影响 [板书][教师讲解] 湿润区、半湿润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自然条件优越,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南方湿润区主要是水田,北方半

7、湿润区主要是旱地农业区。湿润和半湿润区自然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较差,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多以荒漠为主,半干旱区以草原为主。根据以上内容,完成下表: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植被类型    农业类型    年降水量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湿润地区    >8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森林    水田半湿润地区    800毫米~4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森林草原    旱田半干旱地区    

8、400毫米~2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草原    畜牧业干旱地区    <2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多荒漠    复习巩固    师生共同完成填充图册第16-17页本节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