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写作规范

论文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写作规范

ID:1039799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07

论文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写作规范_第1页
论文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写作规范_第2页
论文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写作规范_第3页
论文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写作规范_第4页
论文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写作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写作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一、注释(一)注释要义1、注释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时,引用他人的观点来佐证,旨在强化己方论证,或者对某一问题需要另外交待,可以在页面之下附着说明,注释以小五号宋体标注。注释分为脚注、尾注两种。脚注就是将引用的文本在每一页的页脚(一般是右下解)进行注释,脚注一般在著作、毕业论文、文献资料中用的较多。尾注就是将引用的文本在文章的最后进行集中注释,尾注一般在学术论文类的期刊中用的较多。2、注释以简明为要,引用他人说法力求准确,忠实原文本意,不可断章取义,并要和论文内容相关。3

2、、引用以必要为限;引用他人观点、说法时注明出处是基本的学术道德。4、引用提倡原引,即文献的原始出处,如属转引,标明转引文献。如:贾宇:《死刑废除的理由》,《法学家》2006年第2期,转引自陈瑞华:《死刑的程序控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二)注释位置在引用的段落的右上角以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2]、[3]……自然连续编码(用WORD文档中的“插入”→引用→脚注尾注可自动生成)。脚注,每页单独排序;尾注,全文集中排序。引用,分为直接引用、间接引用两种。直接引用,就是直接引

3、用文本内容,并将引用句用“”;间接引用,就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意思。如:《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发表,揭开了哈佛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的序幕,使得通识教育从几所高校的尝试变成全国性的运动,使人文教育再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通识教育在美国大学走向制度化的象征,成为美国大学课程改革浪潮的主要推动力,促进了美国本科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2]2。(格式—字体—上下标)儒家经典《中庸》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31,《论语》主张“博学而笃志,

4、切问而近思”[5]571。(三)注释格式1、引用书籍、著作的标示方法为: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出版日期,页码。专著。如: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5多名著者之间用顿号隔开。如: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编著须在编者姓名后附个“编”字。如:倪世雄主编:《冲突与合作——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评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1页。译著须在著者前用方括弧标明原著者

5、国别,在著者后标明译者姓名。如:[美]孔飞力:《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07页。政府出版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研究室:《中国外交——1998年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6月,第768页。2、引用期刊论文、报章文章的标示格式为:作者,文章名称,刊载刊物(报纸)名,期号(出刊日期),页码(版面)。如:王利明:《论物权效力》,《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112页。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传记文学》(台北),第28卷第1期(1976年

6、1月)符福渊、周德武:《安理会通过科索沃问题决议》,《人民日报》,1999年6月11日,第1版。(此例适合署名文章)《朝韩首脑会晤程序大多达成协议》,《中国青年报》,2000年5月12日,第6版。(此例适合不署名文章或报道)3、再次引用同一文献的注释。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来源的资料时,只需注出作者姓名、著作名(副标题可省略)和资料所在页码;如在同一页且紧接同一资料来源的上一注释,可以用“同上”(论文)或“同上书”(著作)代替作者姓名、著作名。如: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

7、上),第13页。或者:同上书,第45页。4、转引文献的注释。转引文献是与原始文献相对的概念。原始文献是作者必须亲自阅读的文献。只有查阅原始文献才能对原文有全面系统深刻的理解,也有利读者去核实查对所引用文献的来龙去脉,以决定文献的取舍。但是5有些论文作者因受所在单位期刊种类不多、图书馆藏书量有限等种种条件的影响,无法查找到原始文献,因此参照相关论文或书籍的参考文献直接照搬引用,这就是转引文献。一般不提倡转引文献的使用,强调直接引用原始文献。转引文献的注释,首先将原始资料出处按上述要求注出,用句号结束。

8、用“转引自”表明转引,再把载有转引资料的资料出处注出来。如: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8-89页。转引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3页。5、引用网络文章应标出作者、文章名、网址、访问时间。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http://yjs.web.sdutcm.edu.cn/xw/lwgf.htm..2007年6月9日访问。6、引用学位论文注明作者、论文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