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基本经验的探索论文

积极财政政策基本经验的探索论文

ID:10395492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6

积极财政政策基本经验的探索论文_第1页
积极财政政策基本经验的探索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积极财政政策基本经验的探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积极财政政策基本经验的探索论文.freel≡C+I+G+X………………………………………(1)恒等式的左边代表总供给的收入流量,由C(消费)、S(储蓄)、T(税收)和M(进口总额)组成;右边代表总需求的支出流量,由C(消费)、I(投资)、G(政府支出)和X(出口总额)构成。这个恒等式可以理解为:不论经济处于何种状态,在给定的时期内,作为总供给的收入流量恒等于作为总需求的支出流量。政府的所有支出,无论是赤字支出还是非赤字支出,都汇入支出流量而构成总需求。根据恒等式(1),我们可以列出如下描述财政赤字的预算恒等

2、式:G-T≡(S-I)+(M-X)………………………………………(2)该恒等式左边表示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当G>T,政府预算出现赤字,当G<T,则有财政结余。等式的右边由两个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账户,S和I是储蓄、投资账户,M和X是对外贸易经常账户。当S>I,表明非政府部门的储蓄大于投资,有结余资金,反之,则非政府部门的储蓄、投资账户出现赤字。当M<X,贸易经常账户有盈余,即外贸顺差,反之,则贸易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即外贸逆差。这个预算恒等式可以理解为: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贸易经常账户

3、赤字。为了使该恒等式表达的经济含义更容易解释清楚,我们仅分析一个封闭型经济的情况。假定:M-X=0,有G-T≡S-I………………………………………(3)即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这个公式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一个部门的赤字正是另一个部门的结余。政府预算的赤字,可以由非政府部门的储蓄结余来抵补。按照恒等式的逻辑,财政赤字的增加,可以不影响需求总量,因为弥补赤字的资金可以来源于民间的储蓄结余。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多支出的那一部分,正是非政府部门少支出的那一部分。因此,在这个条件下,赤字可以以替代支出的方

4、式嵌入总需求,而不改变需求总量。我国1990年以后长年存在储蓄、投资账户结余(或称为储蓄——投资缺口),开始还是少量的,从1996年消费需求低迷以后,储蓄——投资缺口急剧加大,也就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社会需求不旺,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正是符合这条原理,就是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四、积极财政政策操作的成功经验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伊始曾宣称是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但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全过程来看,实际上是全面借鉴了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到世

5、纪末近70年财政政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但是,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不是照抄美国的经验,而是紧密结合中国的国际和经济运行的实际,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功,表明宏观调控政策操作的灵活和完善,掌握宏观调控的艺术日趋成熟,在这个方面的成功经验,至少可以概括出以下几条:1.刺激需求和改善供给相结合,采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投资需求的同时,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注重农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2.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相结合,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注重技术革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6、,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改变出口商品结构。即不仅促进当前的经济增长,而且从长期着眼于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性”。3.刺激需求与调整分配政策结合,特别是提高城镇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大力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从而逐步建立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机制。4.没有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实行扩张政策必须减税的教条,而是大力推行“税费改革”,通过清理乱收费、乱摊派减轻企业和居民额外负担。5.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鼓励投资和消费,促进技术革新和出口。6.充分运用财政补贴和财

7、政贴息手段,在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带动银行贷款的增长,对民间经济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扩散效应。7.松中有紧的财政政策与紧中有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运用积极财政政策保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适度的货币供给,避免通货膨胀的死灰复燃和防止通货紧缩趋势的加剧。8.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并及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比如,这次调整仍是从货币政策开始的,当看到货币政策的效应十分微弱,果断启动财政政策;开始主要目标是刺激需求,但很快转向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分配政策,注重科技进步和发展教育;密切

8、关注经济形势发展,及时调整政策力度,掌握逐步淡出的时机;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