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95391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腰椎间盘突出的牵引治疗4张辉4甘肃省临洮县中医院针灸科,甘肃临洮730500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方法:80例患者运用YHZ-IV多功能牵引床进行牵引,每次30分钟,2次/日,1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愈35%,有效61.25%,无效3.75%。结论:腰椎牵引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无创、无痛的方法,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能够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纤维环膨胀或破裂,髓核突出后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和神经功能障碍。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颇多,手术和非手术
2、治疗各有千秋,不能笼统的讲孰是孰非,腰椎牵引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的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有许多优点,它的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在临床上广为使用,对这种疗法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加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痛苦。1临床资料: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男36例,女44例,年龄26--65岁,平均56岁,病程最长者13年,最短者3天,所有患者经CT及MRI证实有腰椎间盘膨出、突出两种类型,无脱出类型,其中L3-4椎间盘膨出或突出4例,L4-5椎间盘膨出或突出17例,L5-S1椎间盘膨出或突出18例,L3-4、L4-5椎间盘膨出或突出11例,L4-5、L5-S1椎间盘膨出或突出25例,L3
3、-4、L4-5、L5-S1椎间盘膨出或突出5例。24诊断标准:诊断依据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3仪器设备:牵引床为YHZ-IV多功能牵引床。4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用胸板上的牵引带和腿板上的牵引带固定病人,调节牵引力及时间进行牵引,牵引力以病人的耐受程度变化,牵引时间每次30分钟,持续牵引3分钟,间隔休息30秒,10天为一疗程,牵引后病人在硬板床上休息4小时,牵引2个疗程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月后功能锻炼。5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腰部及下肢活动无障碍。好转:临床症状改善、体征减轻,腰部及下肢活动无障碍。无效:临床症状、体
4、征无变化,腰部及下肢活动仍存在障碍。6治疗结果:结果见表一。表一治疗结果比较n治愈好转无效/例总有效率/%例数%例数%L3-4突出4375.00125.000100.00L4-5突出171058.82741.180100.00L5-S1突出18738.891161.110100.00L3-4、L4-5突出11436.36763.640100.00L4-5、L5-S1突出25312.002184.00196.00L3-4、L4-5、L5-S1突出5120.00240.00260.004讨论1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机制:1.1减轻椎间盘压力牵引可使椎间盘压力减低,使相对椎间隙增大
5、,后纵韧带紧张,可形成负压,有利于突出髓核不同程度回纳或改变与神经根相对位置关系。1.2解除肌肉痉挛,加强腰背肌功能;疼痛使腰背部肌肉痉挛,腰椎活动受限,使用牵引可缓解肌肉痉挛,使肌肉得到放松,进一步促使正常腰椎活动的恢复。1.3促进无菌性炎症的消退腰椎间盘突出时,突出的髓核可压迫周围神经根,使病变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及神经根充血水肿,出现炎症。牵引治疗使病人相对椎间隙增大,形成负压减少突出髓核对周围神经的运动刺激,有利于充血水肿的消退和吸收。1.4解除腰椎后关节负载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可伴有腰椎后关节功能紊乱或半脱位,滑膜嵌顿,牵引疗法可使后关节恢复正常对合关系。2牵引治疗腰椎
6、间盘突出适应症:2.1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腿痛比腰痛严重。2.2CT及MRI符合腰椎间盘膨出、突出的影像学改变。2.3无马尾神经的症状。3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禁忌症:3.1髓核突出于后纵韧带后面游离于椎管内及巨大髓核突出3.2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及马尾神经综合症3.3严重骨质疏松及脊柱结核、肿瘤等。43.4严重心、肺疾病、体弱不能耐受者。4牵引治疗的优越性简便、安全、有效、无创、无痛苦、低成本,患者经济负担少。腰部骨与其周围韧带、肌肉退行性病变是引起本病的内在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日常生活工作的劳累,加速退变的进程,常在某一诱因下导致椎间盘后部压力增加,或肌肉痉挛,促使
7、已有退变的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而出现充血、水肿、变性,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通过牵引疗法,可以达到放松腰部肌肉、韧带,改善血液循环,解除腰部小关节紊乱,增加椎间隙,改善压迫神经根的受压作用。但在治疗中切记“过度”。做到慢、稳、有力。经临床观察,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2]刘柏龄.宋一同.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81-286.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