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用法高考题考查

文言虚词用法高考题考查

ID:10388919

大小:83.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06

文言虚词用法高考题考查_第1页
文言虚词用法高考题考查_第2页
文言虚词用法高考题考查_第3页
文言虚词用法高考题考查_第4页
文言虚词用法高考题考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用法高考题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山东)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攻原得卫者假舆马者B.待公而食信而见疑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洎牧以谗诛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若属且为所虏【答案】D均为副词,将要。【解析】A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B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可采用代入法,把课本中较熟悉的意思带入原文中的句子,再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010山东)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2、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童子亦欲学之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遂言甫于朝当其欣于所遇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D.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C介词,凭……的身份,凭借。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

3、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2009北京)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①及项梁之薛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C.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D.①度吾所能行为之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答案】A【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解析】A项均为介词“趁机”。B项:到(动词)/的(助词)。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

4、为……所”【思路分析】所考查的虚词均出自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文虚词。对照句出自教材或选文。对于前者可以此句中该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讲的通还是讲不通。对于后者,则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个句子乃至一段的意思而定。(2010北京卷)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1)清优主之(2)不害清之富也B、(1)市人以其异,皆笑之(2)清不以怠遇其人C、(1)清其有道者欤(2)执其道不废D、(1)求者益众,其应益广(2)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答案】D【解析】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B。A选项考的是虚词

5、词性,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B选项考的是虚词的实词意义,第一个"以"是动词;第二个"以"是介词。C选项仍是在考虚词词性,两个"其",一个是副词,一个是代词。只有D项的两个“益”都是“更加”的意思。(2009上海)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A.①周以母故②而告以成功B.①饭之而去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①入其姓名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参考答案】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这里“文言虚

6、词”的概念沿用传统提法。“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解析】A.①因为②用B.①就②表方式C.①②表判断是D.①代指“他的”②代指那些。(2010上海卷)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饥民赖以全活以吾一日长乎尔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他植者则不然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恍惊起而长嗟D.决狱之术多如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解析:A,连词,而;连词,因为。B,副词,就;连词,却。C,连词,表承接,可不译。D,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涉及到的课文有:《子路、冉有、曾晳、公西华侍坐》、《种树郭橐驼传》、《

7、梦游天姥吟留别》、《鸿门宴》。答案:C(2009天津卷)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今乃用之,可乎精思傅会,十年乃成A.其为君亦犹是也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彼知其将反于齐赵尝五战于秦C.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加,毕礼而归之D.【答案】D【考点】考车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析】A项中“乃”的含义分别是“竟然”和“才”的意思,同样是作副词,但是可以透过语境推测出不同的含义;B项中的“其”,第一个其用作句首,做主语,应为代词,他,指代管仲,第二句中的“其”也是代词,表示物主,他的;C项中的“于”均做介词,前者表示动作的方向,可

8、解释为“到”,后一个可解释为“和”;D项中的“而”均做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解释为“然后”“接着”“再”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