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及方法与特点

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及方法与特点

ID:10385764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及方法与特点_第1页
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及方法与特点_第2页
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及方法与特点_第3页
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及方法与特点_第4页
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及方法与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及方法与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及方法与特点----德育教育论文-->绪论一、背景与意义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于一切国家和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统治阶级以其自身的意志对被统治阶级进行道德教育,以此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在经济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的今天,道德缺失现象愈演愈烈,世界各国都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重视道德教育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社会风气不正,拜金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盛行,道德滑坡现象尤其在青少年中显得极为严重。这给我国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带来的新的挑

2、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优化青少年道德教育体系,改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方法。新加坡在国家背景方面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华族为主要民族的国家,同时都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同样是多民族多宗教国家。新加坡在应对本人所提到的上述问题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新加坡道德教育方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二、研究现状国内学术界对新加坡的道德教育有一定的研究,主要情况如下:张鸿燕的《当代新加坡道德教育的主要特色及启示》,石蕊平、张倩苇的《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发展及其特色》认为新加坡道德教育的特色主要在于对东方价值观特别是儒家理论的推崇。臧红的《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及启示》主要从新

3、加坡道德教育内容上来论述并联系国内实际,以期对我国道德教育内容完善提供有益的帮助。王奇的《中新两国道德教育的比较研究》从道德教育目标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较为系统的对中新两国的学校道德教育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启迪。李升平的《新加坡德法并施思想对中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对于如何把道德教育要求与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进行了有益探索。李英田的《新加坡以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对如何以道德教育推动社会和谐进行了论述,认为必须从倡导“和谐”的共同价值。第一章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发展阶段道德教育是道德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社会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

4、,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对人们施加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一定的群体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一项重要条件。道德教育的产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产生和不断演进的,可以说自人类社会形成之初,道德教育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人类的发展历程。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形式却各有不同,这源于其形成和发展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在这其中东西方道德教育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它们各有所长,但又有着一些弊端。新加坡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被西方长期殖民的历史背景,从而成为了东西方文明碰撞的交汇点。在建国初期通过不断的摸索,扬长避短,充分融合东西方文化中道德教育的精

5、髓,形成了本国特有的道德教育体系与方法。并在数十年中结合本国情况不断改进,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一)建国初期的青少年道德教育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在全国总人口中,华人占76%,马来人占15.1%,印度人占6.5%,其他人种占2.4%,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这种民族结构使新加坡逐渐形成为一个多元种族、多元语言文字、多元宗教信仰、多元文化习俗的复杂社会,被外界誉为“兼存东西方、汇合百家文、流传千国语、容纳万种宗教”的多元文化国家。在建国之前新加坡曾长期沦为英国殖民地,后被日本占领。1959年独立后,又一度归属于马来西亚联邦。直到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才正式宣布成立。人们由原来从属于英

6、国、日本、马来西亚联邦到新加坡共和国,从属对象的巨大变化,造成了国民缺乏对国家和政府的认同感。同时,由于组成新加坡居民的三大主要种族: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之间在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别,以至相互排斥,否认自己是新生新加坡共和国人,且他们对原从属国文化联系密切,甚至怀着对原从属国强烈的国家、民族归属感。所以,新加坡政府及其主要领导人李光耀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意识到只有通过加强对国民的道德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树立新加坡公民的本国的国家意识,才是建国之基、立国之本,才能使民众及其后代们逐渐摒弃旧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转而建立起对新加坡共和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

7、1959—1965年这段属于马来西亚联邦的自治时期,由于只能实现有限的“内部独立”制度,而国家意志更加无法全面地渗透到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去。这一时期的新加坡社会出现严重西化倾向,极端个人主义盛行,人际关系冷漠,各社会阶层矛盾不断,种族宗教冲突尖锐,原有的思想道德体系受到巨大冲击。二十世纪60年代工业化政策的推行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使得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社会物质条件得到极大发展,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过度强调经济发展,使得精神文化发展严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