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80437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教学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一、目标依托高校内部产学研合作平台,突出产学研合作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对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常规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市场实践有机结合,从而建立“职业导向、能力本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开放、合作、共享”环境下的应用型创新型本科教育,走开放办学之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二、学校内部产学研合作平台的组织模式学校内部产学研合作平台主
2、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高校科技产业模式,二是政府在高校设立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高校科技产业模式,是指高校及其科研机构以自己特有的信息、人才、学科、技术与社会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开办经济实体,创办的科技产业。其特征是学校既是企业的创办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具有独特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优势。2.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政府依托大学设立的研究机构,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企业及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探索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结合的有效形式和新的运行机制,提高科技成果的工程化
3、、商品化水平,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在工艺、装备、测试、标准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提高产业技术水平,逐步形成现代化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形成国家高新技术系列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加速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努力实现技术规范与产品标准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聚集、输送高层次、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企业和行业提供工程技术培训。由此,我们认为高校科技产业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种组织模式是校内的“产”和“研”,是高校内部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如果与“学”有机结合,将会形成高校内部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创新型、应用型
4、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4三、实施方案1.产业基地建设2.科研团队建设3.实验实训平台建设(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设施设备建设期(9月10日至11月10日)按照工程中心发展思路和方向确定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考察实验及中试设备,本着“先进、适用、不重复、符合微藻项目研究、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需要、边运行边建设”的原则,制定设备添置计划、报学校国资处,按照设备购置程序,招标购置设备,尽快改善实验条件。(2)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探索解决问题(11月10日至2012年6月30日)主要探索的内容是:①共同建设多学科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微
5、藻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学科专业。结合“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建成集研究与开发、技术推广、人才培养、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微藻研发平台,可更好的承担生物、农学、化学、食品加工、工商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实习、实践任务,成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文理交叉、知识与技能结合的“全人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实验、实习、实践基地和内部产学研合作基地。②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高度的精神境界,知识是必要的基础,关键在于对创
6、新氛围和过程的亲身、亲历的总结、体验,直至升华和内化。只有通过具有实在价值的训练过程并经过经验总结才能提炼出具有真实意义的策略、手段与方法,才能真正在理论指导下去运用、创造知识和技术,并取得效果。因此,科技产业、工程中心只有与教学实现有效合作,才能培养各个主体的创新能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③探索解决高校的培养规格与科技产业的人才需求矛盾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在业务深度上,高校培养“通才”,企业需要“专才”4。普通高校的培养规格向“通才”靠拢,强调扎实的基础和“宽口径”,而具体的业务能力到工作岗位上再去锻炼。企业则
7、希望高校毕业生上岗后能够尽早熟悉工作,并在某一个具体的业务领域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其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高校着重理论灌输,企业看重实践能力。高校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主要以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播由前人的经验升华而成的理论;其实验和实习基本上是验证性而不是开放性的。企业则看重实践能力,关键看你能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其三,在工作方法上,高校较多“单兵作战”,企业强调“团队精神”。理论学习离不开个人的悟性,从而形成了高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单兵作战”方式。企业工作则以解决问题为前提,由
8、于生产关键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使从事工作的人员必须协同作战,共同切磋,相互补充。众多的实践证明,缺乏“团队精神”的“高手”不一定能解决企业的难题,这也是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大力弘扬“团队精神”的重要原因。因此,立足产学研合作,通过高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