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78536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科学有效创设情境 打造快乐高效课堂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学有效创设情境打造快乐高效课堂论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这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创设情境需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课堂实践、反思以及听课、研讨,本人获得了点滴感悟。一、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这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创设情境需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课堂实践、反思以及听课、研讨,本人获得了点滴感悟。一、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忌生搬硬套北师大版的教材每单元都有一幅情境图,但这些情境图并不一定对自己的学生适用,老师上课要根据生活实际,灵活地创设情境。案例一:在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的新授课上,老师没
2、有生搬课本上的情境图,而是利用当时校园里正在学习的校园舞引入新课,情境创设生活化、趣味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积极参与探究,气氛活跃,课堂教学轻松自如,水到渠成。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把学生熟悉的事、关心的事以及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创设出真正有效的情境。二、情境创设要充满童趣,忌千篇一律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在情境的创设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案例二: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学生们兴
3、致勃勃地投入到数学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十分钟过去了,这些一年级的孩子们注意力很快就不集中了,兴趣也不高了,有的同学开始玩了。这时,老师又创设了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吗?孩子们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谁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一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又活跃起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练习两位数的加法:“《喜洋洋与灰太狼》一共87集,老师已经看到61集,谁能帮我算一算还有多少集没看?”他们的积极性可高了,又开始认真地算起来。案例三:在一堂五年级数学研讨课上,执教老师伴随着多媒体课件那鲜亮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
4、,与学生开展了一番对话:师(绘声绘色地):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无精打采地):听过。师: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可这一次它们是绕着一个圆形的池塘跑……(引出圆的周长)。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着故事,学生中却有人在嘀咕:“又是动物王国……”“这种故事我们都听了几十遍了,还把我们当小朋友看。”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昏昏欲睡,参与度不高,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样都是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为何案例二中《灰太狼与喜洋洋》的故事能重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案例三中的童话故事却没能调动他们的兴趣呢?其实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
5、异性。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而中高年级学生则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多利用童话、游戏、表演等活动来创设情境;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三、情境创设要真实有效,忌弄虚作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任务本身的真实性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案例四:执教最小公倍数时,师:请大家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
6、数是多少?报数是2的倍数的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学生按要求起立后再坐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有些站起来两次,有些是一次。师:报哪些数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生:报6、12、18、24……的同学。师:报6的同学为什么站起来两次?生:6即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我两次都站起来了。这堂课上教师从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展开教学,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此案例中的情境不花哨,但很扎实、有效,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案例五:上课伊始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带了一些礼物送给大家。”接着
7、就把一些糖果袋分发到各个小组,然后用这些糖果做教具上课。课上得很顺利,效果也很好。下课了,老师又说:“同学们,请把糖果收上来,老师下节课还要用。”学生们立即露出了沮丧的神情,还有人说老师骗人。虽然老师设计此情境时,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买来糖果做教具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时,这些独特的教具也确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带着期盼上完这节课。但是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把糖果做教具时,就产生了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这种明显的“欺骗式”的虚假情境将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也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是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