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77771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摘要胃肠道中的各种微生物存在着动态平衡,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就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因此,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以下就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因素以及饮食、胃肠道微生物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腹泻、慢性回肠末端炎、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儿童孤僻症等急慢性疾病之间的联系进行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从而引起人们对胃肠道微生物平衡的重视,也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关键词胃肠道微生物平衡:急性疾病: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主与外部环境建立起一个动态平衡,而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亦是相对稳定的,但它们易受饮食和生活环境等
2、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发疾病或加重病情(1)。近20年的大量研究表明,人体内低度的、全身性的慢性炎症是肥胖、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衰老和老年疾病以及很多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最近有学者发现,饮食不当造成的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可能是这些慢性炎症的根源(2)。由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的疾病包括多种肠炎、肥胖、肠癌甚至肝癌。有数据显示,因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临床患病的概率约为2%-3%(1)。因此,饮食结构与人体肠道菌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以下我们拟队饮食结构或饮食中营养成分发生变化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极其导致的人体健康变化进行探讨。1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人体
3、的消化道是一个通过食物与外部坏境频繁接触的器官,自口腔至直肠都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从口腔接近中性的环境到胃的酸性环境(pH2.5-3.5)对多数微生物有破坏作用,此时每克消化道内容物中微生物的数量为10000,而且主要以革兰阳性的链球菌、乳杆菌和酵母菌为主。进入十二直肠后,由于消化液的增加(如胆汁、胰液)以及停留时间短,十二指肠的环境非常不利于各种微生物的生存,此时微生物的组成不稳定,仅以极低的限数存在(3)。进入空肠和回肠后,微生物的数量开始增加,而且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小肠末端,除了乳酸菌,尤其是双歧杆菌的数量级增长外,其他一些革兰阳性兼性氧菌如大肠菌科的细菌以及专性厌氧菌群,如拟
4、杆菌和梭杆菌也开始出现,甚至在回盲部之前严格厌氧微生物已开始出现,此后(即在盲肠之后)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在数量上超出兼性厌氧的微生物100-1000倍,此时细菌的数量可达到10^12cfe/g(3)。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肠道菌有7个门的细菌组成(4)。这种构成是肠道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人)共同并且双向进化的结果。其中,宿主因自然选择压力要求肠道微生物群趋于稳定。这些压力包括宿主在生理方面的存活压力、外界生存条件形成的肠道环境压力等(5)。因此,人体成年后肠道中菌群的门类正常情况下都是相对稳定的,只是优势菌“种”存在个体差异。2食物中破坏胃肠道菌群平衡的因素一些致病性微生物的摄入可能引起肠道
5、菌群失衡,并致人体患病。目前,发现能引起食源性胃肠道疾病的致病菌有10种左右。另外,病毒也能引起肠道菌失衡。残留在动植物产品中的兽药、抗生素、苯酚、对甲酚、吲哚等化学物质,也会对人体肠道的平衡长生影响,还会对肠道定植菌的屏障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肠道菌群失衡。Jeong等(5)研究表明,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梭杆菌和乳酸菌对黄霉素最为敏感,真菌和梭杆菌对奥奎多司最为敏感(奥奎多司为光谱抗菌药,对革兰阳性菌和格兰阴性菌中众多细菌敏感,则多用于饲料添加剂,用作猪、牛、鸡等的生长)。苯酚、对甲酚、吲哚的浓度对四株肠道乳酸菌的生长和存活有影响(11)。使用阿莫西林短
6、期治疗,能使人体内双歧杆菌的种类减少(12)。不同的有机酸(甲酸、山梨酸、苯甲酸)能降低胃肠道中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13).3胃肠道微生物与急性疾病有研究表明,急性回肠末端炎可由沙门菌、克雷伯菌、海异尖线虫、空肠弯曲菌和耶尔森菌等引起。而这些细菌主要通过饮食进入人体而导致疾病,如经食物传播的沙门菌是导致急性末端回肠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外来细菌对人体肠道的致病机制还不是很确定,但它们中的某些细菌,如沙门菌可通过诱导某些基因的表达来干扰正常肠道细菌的定植,从而打破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而入侵人体(6)。由其他致病菌引起胃肠道疾病是否首先打破胃肠道微生物群而致急性回肠末端炎症的发生,值得更为
7、深入的研究。还有学者研究不同的患病部位对肠道黏膜附菌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结肠型溃疡还是直肠型溃疡,乳酸菌在溃疡部位和非溃疡部位的组成都是有很大差异的,而荣嫩菌仅在直肠型溃疡中有差异,表明不同的患病部位细菌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这表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时肠道微生物已经失衡。胃肠道微生物失衡、黏膜屏障功能变化等均可导致胰腺坏死而致肠道细菌易位。(14)。吴成堂等(14)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肠道菌群变化的规律,发现ANP大肠黏膜及盲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