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76916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某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估测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某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估测及对策研究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当今社会,在人口不断增长、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产越加重要。为了满足这种对自然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其中包括自工业化时代以来,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无节制的开采,从而导致现有资源的消弱、退化、枯竭、破坏。这种巨大的能源消耗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影响越来越重。自人类迈进21世纪以来,资源合理利用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值得讨论的话题之一,资源利用关系到一国经济健康、稳定和持续的发展,是一国
2、创造杰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保障。煤炭常被称作工业的粮食,是自18世纪以来人类开始使用的重要能源之一,它不仅能为工业提供动力,也是家庭取暖的重要。煤炭的形成需要上百万年,是由古代植物的根茎和枝叶由于地壳运动而不断埋入地下,在空气隔绝、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黑色固体可燃有机岩。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条件决定了在现存一次性能源中,煤炭占有绝对主导的位置。然而,煤炭燃烧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比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就是由
3、包括煤炭在内的燃料燃烧所致。煤炭的燃烧常常会伴有烟气、尘粒,这些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同时,烟尘还有可能造成人体呼吸道疾病,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大气的能见度,是人类生活环境的一大杀手。中国作为煤炭的消费大国,并且煤炭以原煤的形式大量使用,势必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环境问题也成为中国扩大煤炭开采与利用的限制因素。因此,如何协调煤炭与环境的平衡变得愈加重要。.1.2国内外文献综述21世纪以来,中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煤炭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型、方法和概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中国煤炭
4、工业的现状、问题及调整对策》一文中,刘耀东(2008年)指出煤炭企业在数量上有很多,但是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产煤大省不能利用规模优势;地区不够集中是阻碍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的三大问题。文章操作性欠佳,主要是从行政方面提出对策,并不能改变煤炭产业的本质问题。蹇彪(2012年)在《区域经济转型的理论与实际研究》中认为,企业转型是保持整个产业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可以通过发展替代产业、建立与之配套的援助机制、政府加大扶持等,这些办法与建立循环经济的主旨相同,其难点在于替代产业的建立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包括人
5、力、财力、无力,尤其是在中国缺乏专业的人才,这种有限的资源让补足产业链难上加难。为了达到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寻找可持续发展路径。郭雪春(2007年)运用科学发展观,深刻剖析中国煤炭工业的地位与现状,阐述了煤炭工业为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及今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向。郭雪春提出,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途径;要想做到保护资源、利用资源、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提高煤炭开采准入门槛;延伸产业链是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的必要之路。赵国浩(2011年)
6、在《资源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曾对山西煤炭资源耗竭系统模拟,他指出,在可预测的几十年里,山西煤炭资源被大量替代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中国贫油、少气、富煤,决定煤炭不可能被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替代,又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总耗能量巨大,生态环境系统非常脆弱,能提供作为能源的生物质资源很少,用可再生资源替代煤炭为国民经济充当能源几乎没有可能。实现煤炭可持续发展,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增加煤炭勘探资源力度的同时,合理利用好现有的煤炭可采储量。首先,要切实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开展煤层气、煤泥、以及与煤共伴
7、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其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自主创新,增强节约能力,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第2章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与方法综述2.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1980年3月5日,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野生动物基金会共同在其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出现,这部大纲的总目标是通过保护自然达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而可持续发展一词,也正式在大纲中成为术语。1981年,LesterR.Brown
8、指出,人类需要通过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到了1987年,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再次提出并得到这个国际社会的共识,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今后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后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很多,但影响最大、被社会各界推崇的依旧是这份报告中的定义。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概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