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死刑制度立法之思考论文

中国死刑制度立法之思考论文

ID:10371329

大小:6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中国死刑制度立法之思考论文_第1页
中国死刑制度立法之思考论文_第2页
中国死刑制度立法之思考论文_第3页
中国死刑制度立法之思考论文_第4页
中国死刑制度立法之思考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死刑制度立法之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死刑制度立法之思考论文.freelinal)。或许正是由于死刑极致的严厉性才使其作为一种古老的刑罚,至今在许多国家存在着、适用着。在我国夏王朝即有“大辟二百”之说,所谓“大辟”既为死刑。对此,沈家本考证曰:“辟,罪也,死是罪之大者,故谓死刑为大辟。”死刑历经数千年,只在唐朝时期曾将其大赦为重杖和流罪,但时隔不久即加以延续,及至清末则演化为“绞监候、斩监候、绞立决、斩立决和凌迟”.虽然对于死刑的存废之争已经有200余年的历史,但是时至今日中外刑法学界仍然没有定论,死刑制度依然在许多国家存在着。我们知道,任何刑罚的设置都是基于一定的刑法法理,以体现刑罚设置的正当性并使刑罚体现刑

2、法正义性的功能得以发挥。那么死刑设置的刑法法理又是什么呢?二、死刑设置的正当性(一)应主义马克思曾经说过,死刑是往古的以血还血、同态复仇的习惯的表现。由此可知,同态复仇、血亲复仇不仅是刑罚产生的根据而且更是死刑产生的根据。你剥夺了他人的生命,另外的人或者象征天意的君主就要剥夺你的生命,正是基于这种原始的朴素的报复理念,才产生了为了实现朴素的正义与公正对犯罪分子施加以相应报复的刑罚的报应主义。由于这种抽象报复的程度具有不好衡量性,就需要为刑罚相适应找到科学的依据。为此,刑法思想史上便先后产生了康德的等量报应和黑格尔的等害报应……1、等量报应为了找到与罪相适应的刑,为正义的实现找到

3、报应的正当依据,康德创立了绝对报应论或称最大限度报应论即等量报应论。他认为作为公共的正义的原则和标准的惩罚方式只能是“平等”。他指出:“如果你诽谤别人,你就是诽谤了你自己;如果你偷了别人的东西,你就是偷了你自己的东西;如果你打了别人,你就是打了你自己;如果你杀了别人,你就杀了你自己。”这就是报复的权利。针对死刑,他进一步指出:“谋杀人者必须处死,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法律的替换品或代替物能够用它们的增或减来满足正义的原则。没有类似生命的东西,也不能在生命之间进行比较,不管如何痛苦,只有死。因此在谋杀罪与谋杀的报复之间没有平等品,只有依法对犯人处以死刑。”由此可见,死刑的设置是为了

4、满足和实现道义或正义,而正义的原则,只有生命与生命之间量的绝对等同,正义要求给予谋杀犯与其道德过错相对等的刑罚处罚。这种“量”的等同在死刑的适用上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抢劫、强奸等犯罪上的运用就难见其科学性,难道强奸罪与宫刑正的能够实现量的等同吗?答案是否定的。随后,便产生了另一种报应理论即等价报应论。2、等价报应由于康德等量报应在理论上的缺陷和漏洞,尤其是在“量”及“平等”的问题上存在的不能自圆其说的错误,继其之后的黑格尔便创立了等价报应论又称等害报应论。他认为“抽象的东西才有平等性可言,而具体的东西不可能绝对的等同,即种的等同是不存在的”.唯一的罪刑等同性的例外是“杀人者死”

5、的原则,因为生命是人的定在的范围,所以刑罚不能仅仅存在于一种价值中——生命是无价之宝,——而只能在于剥夺杀人者的生命。他认为报复与侵害具有在质和量上的一定范围的同一性,但这种同一性“不是侵害行为特种性状的等同,而是侵害行为自在地存在的性状的等同,即价值的等同”.黑格尔认为侵害与报复之间的等同,应该是价值的等同,而不是量的等同,而且这种等同是相对的、无限接近的等同。这就为罪态的多样化、无限性与刑罚的有限性的特点而使其相均衡的依据找到了答案,因为刑罚的内在价值与犯罪的侵害之间建立了一定程度的联系。等量报应和等价报应都为死刑对谋杀罪的设置提供了依据,而等价报应则为抢劫、强奸等死刑罪名

6、的设置找到了正当性的依据。犯罪分子实施的侵害行为所作用的生命或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同死刑在“量”上具有对等性或在内在价值上具有对等性。这种对等性就是正义或道义的具体体现,报应主义基于原始的、朴素的报复理念而产生,为刑罚尤其是死刑的正当性找到了必要的刑罚法理。但是,随着刑法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渐脱离了报应,而将报应转向了功利。于是便产生了功利主义学派。(二)功利主义所谓功利主义就是从刑罚目的或刑罚功能的角度上来为刑法设置的正当性找依据。功利主义认为不是基于报应设置刑罚,而是为了预防和矫正犯罪而设置刑罚。从刑罚功利论来讲,基本上分为两大派系:一个是一般预防论,一个是特殊预防论。1

7、、一般功利主义所谓一般功利主义是指以预防不特定的一般人犯罪作为刑罚的功能或目的的。预防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主要的方式是威吓,即通过刑罚的威慑力来给未犯罪的人以预防。比如“费尔巴哈:崇尚威吓”,即是一般功利主义的代表。另外,还通过对有报复倾向的受害人施以“安抚”来恢复其心理平衡,预防其实施报复性的犯罪。死刑对于受害人的安抚作用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极为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是对于威慑力的强弱却存在争议,大多数人认为死刑的边际效益极大,但是古典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贝卡里亚却对此持否定态度。贝卡里亚认为:“取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