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五十年美的本体论研究述评论文

建国五十年美的本体论研究述评论文

ID:10352987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建国五十年美的本体论研究述评论文_第1页
建国五十年美的本体论研究述评论文_第2页
建国五十年美的本体论研究述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建国五十年美的本体论研究述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国五十年美的本体论研究述评论文内容提要:本文从美学研究的对象、美的本源和美的本体等方面对建国五十年来的美的本体论研究作了初步的清理和总结。关键词:建国五十年美的本体论研究述评任何一种理论的建构都必须寻找自己的理论基石或依据。美学体系的建构也是如此。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存在形态来看,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或根据大致有四个: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如实践美学、客观论美学、主客观统一论美学等;第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如直觉美学、生命美学、超越美学、体验美学、虚无美学等;第三,现代西方心理学或艺术中心论:如

2、心理美学、艺术本体论美学、否定美学等;第四,中国传统哲学:如意象美学、和谐美学、伦理美学、和合美学、情象美学等。当然,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实际上各派是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freel),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2、参见洪毅然《美学论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页。3、《美学问题讨论集》(第三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年版,第329页,第316-317页。4、《美学问题讨论集》(第六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年版,第45页,第22-

3、23页。5、参见马奇《艺术哲学论稿》(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17页。6、参见《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三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275、275-276、114页。7、参见蒋孔阳《美和美的创造》(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10页。8、参见《文史哲》(J)(济南)1986年第一期,第48——49页。9、参见高尔泰《论美》(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页。10、参见李泽厚《美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4、。11、参见《美学的对象与范围》一文,见《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2、参见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导论部分)。13、参见蒋培坤《审美活动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出版社1988年版(绪论部分)。14、参见潘知常《诗与思的对话》(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7页。15、参见《学术月刊》(J)(上海)1992年第11期潘知常的《建构现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一文。16、关于“审美文化”的含义,学界分歧极

5、大。但有可能成为美学未来发展的方向。17、参见蔡仪《美学论著初编》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38页。18、参见蔡仪《美学论著初编》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37页。19、蔡仪《经济学椪苎指——初探》见《美学论丛》第三期(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20、吕荧《美学书怀》(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年版,第117页。21、高尔泰《论美》(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页,第34——36页。22、《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三卷(M)

6、,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45——72页。23、《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三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312——368页。24、参见李泽厚《美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98、164页25、参见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02——403页26、关于蔡仪美学思想的评价问题十分复杂,关涉到对美学研究的深化。如果从科学主义思潮方面来考察中国当代美学,蔡仪美学的地位是十分高的,但遗憾的是这方面工作还未展开。整个美学研究目前还

7、仅囿于人文(人本)方面。27、实践美学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重要的流派,并不是一个有着严格意义的团体或学派,而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本文中的运用有的是宽泛的或全指的,也有的是特指李泽厚的实践美学。遭到责难的,矛盾重重的,则是后者。31、尤其是《美学四讲》(M)(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世纪新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版)中有关文章。32、参见蒋孔阳《美学新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33、参见刘纲纪《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1997年版。34、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将审美宗教化倾向,已开始为学界所关注。如刘小枫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中论述了这一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