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50949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6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现在我就如何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浅显的看法。1、文史结合法。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现在我就如何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浅显的看法。1、文史结合法。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有少量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
2、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从贾谊的《过秦论》中了解到秦朝灭亡的历史原因,从清朝的腐败历史中认识到《红楼梦》的伟大意义。历史课和语文课的共性实在太多了。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2、对抗式讨论法。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老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论效应中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
3、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3、知识串联法。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4、点面交叉法。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
4、。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即座标。我上课时,往往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谈古论今,或者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这种点面交叉法,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5、设疑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恰当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精彩之处,因此,教师在设疑时可抓住以下几点:①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学生研读、讨论,在重、难点处提出问题。②教材的“微瑕之处。”在此处设疑,说明学生能够跳出教材,高于教材,是一种可贵的创造性质疑。③无疑可设之处,教师引导学生钻进去,“于无声处听惊雷,”领会实质。④疑窦丛生却无从下手之
5、处,引导学生把握重点,集中攻坚。因此,我们只有在设疑上下功夫,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可分为三步:第一步:解决“是什么”。以学生自学为主,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课上教师对教学内容作框架性说明,并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然后教师提问检查并做出评判。第二步:解决“为什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提出“为什么”展开讨论、思考,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如学生已经知道了隋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开凿大运河等基础知识,那么能否说出:为什么说隋
6、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朝代?学生对这一命题很感兴趣,讨论特别激烈,甚至出现了激烈的争辩,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设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使课堂教学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得以最佳组合。由于它充分体现了为学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方针,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教师引导的"大家谈"的气氛中,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避免了理解的片面和僵化,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浓厚的学习气氛便形成了。设疑教学法的设疑由浅入深,有梯度,学生易于接受,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总之,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使学生从中体会出趣中有情,情中有趣,趣中生疑,疑中生情,互相结合,互相渗透,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历史课就一定会显出更加迷人的风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更佳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