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50784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试论我国宪法变迁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我国宪法变迁制度宪法变迁是宪法学的一个话语。改革开放以来,从“良性违宪”到“惯性修宪”的种种不规范现象,引导着我们对宪法规范与现实冲突关系进行认真地思考。 一、从“良性违宪”到“惯性修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不少所谓“良性违宪”的事件,按照学者的列举,如1978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只能“解释宪法和,制定法令”,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但由于改革开放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1979年至1982年间共制定了11个法律。又如1988年以前,深圳等特区突破1982年宪法关于土地不得买卖、出租的规定,
2、将土地使用权出租。再如1982年宪法规定“实行计划经济”,然自1992年以来、在1993年修宪前,国家领导人就已多次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该学者以为,上述违宪事件,固然违反了当时的宪法条文,但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可称之为“良性违宪”.这种“良性违宪”论固然也夸大对违宪事件进行有条件的限制,但基本上是倾向于通过确认“良性”这样一种强烈的价值判定,率直地为改革开放实践对宪法规范的冲击进行辩护。 显然,在坚持改革开放与维护宪法秩序之间,存在着难以绕开的矛盾。成文法的局限性,
3、在此表露无遗。第一,成文法的守旧性与社会生活的性相矛盾。法律具有守旧主义倾向,这根源于法律的性质,由于一个规则体系不会天天发生变化,而社会在变化,其典型特点是比法律的变化快,在社会发生危机时,法律往往遭到破坏,为不连续的、有时是忽然性的调整留下余地。在法律体系中,宪法由于其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因而稳定性也最强,与之相应地,其滞后性也最为突出,最轻易“成为进步和变化的桎梏”。第二,成文法的僵硬性与社会生活的灵活性相矛盾。法律规则总是表现为适用于一般情况而不是每一个个别情况。而社会生活总是具体的、千变
4、万化的。指看制定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帝王规则”,来调整一切社会生活,是不现实的。第三,成文法的控制性与社会生活的越轨性相矛盾。法律对社会是通过控制而形成秩序的,但假如法律秩序对社会生活的控制过严、过硬,那么某些有益的补充和经验的形成就可能被窒息了。某些“越轨行为”具有公道性,由于它可能是社会群体中部分人的最先觉醒,并可能终极带来整个社会体制的必然性变化。企图用法律对社会实行网罗密布式地严密控制,不仅不可能,而且可能导致治理过头、统得过死的结局. 正是基于成文法的局限性,“良性违宪”论者以为,“良性违宪
5、”是社会变革所必须的,也是法律进步不可或缺的“序曲”。但是,这一论说与公认的宪政精神不相符合,其一经提出,便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进而受到尖锐的批评。学者们以为,“良性违宪”也是违宪,甚至比“恶性违宪”更为可怕,由于它可能助长那种无视宪法权威的倾向。其中,韩大元教授的言论更蕴含着强烈的意识,他指出,“我国宪政的主要教训是轻视规范意识,片面地夸大社会的必要性,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形成了轻视宪政的潜伏意识,习惯于规范让位于现实。”在我们现在看来,“良性违宪”论本质上是人治观对宪政潜意识地排斥。其把抽象的政治标准凌驾
6、于宪法制度之上,必然否定宪法的普遍效力,破坏宪政提供的可猜测性功能,终极将重蹈“法律虚无主义”的覆辙。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这一悖论已终极被摒弃,宪法的至高权威性至少在上是不可挑战的,而即使实践中还不可避免的一些违宪行为,也不再公然地“抬头”宣称自己“良性”了。 但是,在规范宪法诞生之前,我们的宪政实践仍然受到“非规范行为”或“超规范行为”的冲击,这就是所谓“惯性修宪”.姑且从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实施算起,在短短的22年内,我国进行四次修宪(几乎每五年一次),形成31条修正案,并存在
7、着很多对修正案的修正。对这些修正案做些梳理,就会发现一些可以被称为观念性的修宪占很大比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如加进社会主义低级阶段、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等。加进“依法治国”,在有学者看来也只是一个观念性的变化,而没有更具体的制度变迁。有些修宪原是制度性的,但对其的再修正又成了观念性。比如1988年修宪,作为对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的回应,规定社会主义私有经济和个体经济对公有制是一种“必要补充”,这可以视为制度性修宪,由于它实际上承认个私经济的正当性,但是199
8、9年修宪,将这个“必要补充”改为“重要组成部分”,则是隧道的观念性修宪。一个例外是,在主席这个职位上增加了“进行国事活动”这项职能,为主席参加国事活动,增加了合宪性的规定。但显然,这一难得的制度性修宪,并没有引起社会、官方乃至学者的爱好。相比之下,在四轮马车起草的美国宪法,在二百多年里,只作了十五次共二十四次修改。其宪法文本固然变动甚少,但政治制度却随着不同时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联邦政府从十八世纪末的“守夜人”角色转变为今天对社会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