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资本变迁对乡村治理绩效研究

农村社会资本变迁对乡村治理绩效研究

ID:10349791

大小:6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6

农村社会资本变迁对乡村治理绩效研究  _第1页
农村社会资本变迁对乡村治理绩效研究  _第2页
农村社会资本变迁对乡村治理绩效研究  _第3页
农村社会资本变迁对乡村治理绩效研究  _第4页
农村社会资本变迁对乡村治理绩效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社会资本变迁对乡村治理绩效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社会资本变迁对乡村治理绩效研究摘要:农村社会资本是实现乡村有序治理的重要因素,它的结构及其变迁对乡村治理造成一种复合性的双重影响,即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1980年代后,农村社会资本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急剧变迁,并正处于一种承继与消逝、异化与新生的新旧裂变之中。当前,政府和社会应培育积极的农村社会资本,依此实现乡村的善治。譬如,推进民主法治社会建构、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抉发村民自治实体性价值、努力培育现代专业化农村组织及提高农民的公民意识和能力等。关键词:农村社会资本;乡村治理;法治社会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

2、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政府对农村政治控制的逐步松动,农村社会政治生活出现了根本性变迁。在农业生产方式市场化转变、农村人口“经济性”外流、农村政治文化转型及新农村社会网络形成等农村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社会资本正处于一种承继与消逝、异化与新生的新旧裂变之中。农村社会资本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变迁对乡村治理将造成一种复合性的双重影响功效,即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前,如何培育积极的农村社会资本,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改善农村的非制度化参与渠道,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则是当前理论界和政策界进行理论探

3、讨与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笔者试图对我国农村社会资本的变迁及其对乡村治理的具体影响效绩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并探讨如何促生积极的农村社会资本,以求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目标。一、异化与新生:转型期农村社会资本的变迁(一)农村社会资本198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概念提出及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学者研究社会现实问题的一个重要研究视角和分析范式。目前,尽管学界有关社会资本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关于社会资本概念和内涵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共识性认识。不过,罗伯特·普特南关于社会资本的概念相对而言为学界较为广泛的接

4、受和普遍认同。[1]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等,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社会资本提高了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对于社会资本研究,国内学界相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就已有的研究成果来讲,更多地是基于转型期农村人口经济性外流、农业经营模式市场化转变等分析视角从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背景对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而从政治社会学视角探讨乡村社会资本变迁对乡村治理的绩效影响,则仍属于一个理论研究的“缺口”。本文认为,乡村居民之间的普遍信任、互惠规范和通过乡村组织建立起来

5、的致密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乡村社会资本,这不仅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社会资源。(二)转型期农村社会资本的裂变改革开放后,传统社会中的农村社会资本网络不可避免地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有学者,认为我国农村社会资本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即由单一传统社会资本逐渐转向传统和现代社会资本并存,进而向现代社会资本占主导的趋势发展。现代性因素的新生与传统性因子的复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社会资本的变迁,并最终影响农村社会的有序治理。1、传统家族和宗族网络的复制与再生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

6、而形成的乡村“差序格局”社会逐渐孕育出规范传统社会的宗规族约。在毛泽东时代,乡村社会家族宗法由于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背离,遭到批判而销匿。改革开放后,宗族组织和文化网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究其原委,作为一种自成体系并具有强大传统文化内核的非正式权力形式和关系网络,中国农村宗族势力在整个中国历史进程中表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社会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宗族势力的内核并未真正的消逝,仅仅只是改变了其外在形式。改革开放30年,传统的宗族观念在乡村村民和干部头脑中悄然开始滋长并日趋强化,诸如续谱、建祠、祭祖、修墓

7、等宗族活动逐渐开展并日趋流行,诸如“族老会”、青苗会等宗族组织在宗族观念复兴和宗族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重生。当然,改革开放后,复制与再生的中国宗族势力并未根本改变其基本特征。但是,与传统宗族相比,无论从其经济基础,还是组织结构等都发生了新的裂变,呈现出新的特征。2、新经济势力的崛起乡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由于技术、信息及科技等人力秉赋与资源禀赋结构制约,传统社会治理模式普遍实行的是“地方自治”。那些在乡村社会中具有特殊身份和地位、在官僚政府和民间社会之间能“左右周旋”的人物由于具有知识、信任和网络等

8、相对优势而逐渐形成地方自治的半官僚性质的“乡绅”阶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乡绅”阶层在人民公社体制下迅速消亡。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巨大变化。农村集体经济逐渐萎缩,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兴起,村办集体企业也逐渐通过转制等方式转变为私营企业或者个人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诱致农村社会加速分化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