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研究

浅谈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研究

ID:10348848

大小:6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研究_第1页
浅谈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研究_第2页
浅谈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研究_第3页
浅谈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研究_第4页
浅谈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研究论文摘要:预算绩效评价是绩效预算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向绩效的预算评价系统是高等院校绩效预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系统论和制度主义的角度探讨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的构建问题,在制度环境建设、制度基础改造、制度构建等方面尝试着提出了一般原则和具体策略。关键词: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制度系统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财政部陆续制订了《中央级教科文

2、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2003年)、《中央级行政经费项目支出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2003年)、《关于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2004年)、《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2005年)等规章。《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关于预算报告审查结果报告》中,为了圆满完成2009年预算,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委员会对2009年预算工作所提建议的第七条“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提出:加快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2009年工作要点》第二十五项重点工作“严格预算管理

3、”中提出:扩大绩效考评试点范围,加快构建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机制。从上述政策动向中可以看出,目前的预算绩效评价属于预算支出管理范畴,目的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手段是“绩效考评”。    一、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创新目的和意义    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揭开预算绩效评价的“黑箱”,建立科学、透明、开放的预算绩效评价系统,推进高等院校绩效预算制度建设和绩效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绩效预算系统包括预算决策系统、预算执行系统和预算绩效评价系统。预算绩效评价系统在绩效预算系统中地位非常重要、作用非常突出。  (一

4、)预算绩效评价系统是传统预算与绩效预算的本质区别  如果没有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绩效预算就无从谈起。  (二)预算绩效评价系统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引功能,直接决定着绩效预算系统功能与作用的发挥  没有绩效评价的预算活动是盲目、随意和不完整的,因而也是低效和危险的。如果绩效考评方法、工具、标准以及指标设计不当,其预算决策与执行就会误入歧途。  (三)预算绩效评价系统是预算决策的依据,也是预算执行结果考评的基础  高校绩效目标是部门预算的支出结构和支出总额界定的基本依据;支出绩效评价标准,规定了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和支出结构的阶段性依据。    二

5、、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的基本内容    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创新的目标是构建面向绩效的高等院校预算评价制度系统(见图1)。  其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是预算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绩效预算区别于传统预算的标志。它与绩效管理理念融合在一起,贯穿于绩效预算决策、执行和评价的全过程。  第二,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由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及其制度基础与环境组成,是一个规则层级系统(见图2),包括:(1)制度环境;(2)制度基础;(3)评价体制和机制;(4)评价工具和技术。  第三,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系统渗透于

6、预算过程、政策过程和服务过程,绝不仅仅是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评价,它更关注政策目标实现程度和服务水平与能力的提高。    三、预算绩效评价系统构建     由图2可以看到,预算绩效评价系统包括预算评价制度、制度基础和制度环境三个部分,下文分别予以研究。  (一)理念创新与制度环境建设  1.高等院校绩效考核文化和环境  高等院校是不缺乏绩效考核精神的。(1)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高校、社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校之间在财政资源、引进人才、生源、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

7、展开了全方位的激烈竞争,这些竞争本身就有绩效评价的内在要求。(2)高等院校是人才和知识密集的地方,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岗位聘任、项目争取、学术影响、教学评价等都引入了考评和竞争机制,各种考核、奖励不一而足。(3)高校内部组织及其成员本身具有很强的成长和发展冲动,为了争取有限的教育资源,各种冲突广泛存在,而解决冲突的机制就是各种各样的评审和遴选。  但是,绩效考核主要集中在个人绩效或者项目绩效上,对于学校或者院系(部门)的绩效考核相对薄弱,虽然社会、市场和政府对高校有这样那样的排名、评级、评估、达标等,但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整体办学效益的系

8、统性评价还没有能引起更多的关注。  目前的高等院校绩效考核存在着两大制度性缺陷:一是公共受托责任意识的淡薄。“个人或部门分肥”代替了集体主义、共同发展理念和公共受托责任。这也导致各种各样的考核体现的是某些人或某些团体的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