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册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上册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ID:10312799

大小:189.0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06

高三语文上册教学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高三语文上册教学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高三语文上册教学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高三语文上册教学质量检测试题_第4页
高三语文上册教学质量检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册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上册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案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上。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Ⅰ卷(共36分

2、)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果脯/捕风捉影星宿/夙兴夜寐B.粟米/追本溯源瑕疵/龇牙咧嘴C.虹霓/弥天大谎对峙/臻于郅治D.炽热/叱咤风云饼铛/瞠目结舌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荧光板材既往不咎起承转合B.精简熔炼因地治宜真知灼见C.树阴搭挡立身处世备受瞩目D.松弛进级淡泊名利能言善辨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华盛顿授命以后,历经千辛万苦,从无到有,创建了一支军队,经过八年苦战,终于在1783年使这块新大陆赢得了自由。B.他们置身

3、于喧闹的主流艺术之外,使自己处于时代和潮流的边缘,以至于编纂二十世纪美术史的人们没法用一个流派词汇来概括他们。C.刘翔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宣示了自己的复出,商业广告再次扑面而至。但是,对刘翔而言,当前还是艰难的爬坡阶段,而不是弹冠相庆的时候。D.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活画出一代儒将悲壮而飘逸的胸怀,令后世文人墨客望其项背,羡慕得死去活来。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句是()A.官兵们形容高原反应时的感受:头疼得像要炸裂,用背包带勒、用手指掐、用拳头敲全都没用,“恨不得把自己的头砸碎。”B.日前,陕

4、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只罕见的棕色大熊猫幼仔。关于棕色大熊猫的成因,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返祖说;一种是遗传说。C.一代伟大科学家的逝去,让我们不得不想现在的中国、未来的中国是否还能出现世界级的宗师?一个世纪后的我们是否还能在各个领域继承遗志发扬光大?D.“慢着,”我说,“我这里有一封信,请你给递进去。”“那么请等一等。”她拿了信进去,又关上了门。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性、先进性的特点,这使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能够在世界各地广泛而持久地传播。B.最近,一部名叫《

5、娃娃新娘》的电视剧在印度创下7400万观众的超高收视率。制片人说,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故事情节现在依然在印度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C.近年来,南翔镇党委、政府从传承民族文化为出发点,大力推进两大历史文化风貌区建设,努力形成人文历史文化景观,连续三年举办小笼文化展就是最有力的证明。D.当“东边画廊”艺术家协会抱怨80%的绘画已面目全非时,柏林市政府决定用从多方筹措的2元修缮这段柏林墙的墙体,并请艺术家们重绘和创作。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所谓“文史互证”,从本质上乃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

6、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诠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从内涵上讲,“文史互证”方法主要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从史学角度考证诗文,即用史家广博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对古诗文中不易索解或易被误解的字、词、出典等,从历史的层面予以透辟的考订辨误解说,尤其要注意诗中所含与当时历史事实有关的“今典”成分;二是以诗文为史料,通过发现其中时间、地域、人物等史料成分,分析诗中的古典与今典,并与史籍所载相参证,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真相,对古人的思想、情感及其所处时代社会达到真正了解。由于种种原因,我们

7、今天所能见到有关魏晋南北朝历史的记述相当有限。不仅如此,受正统的史学观影响,历代官修正史记事本身亦有其局限性,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复杂交织,以致禁网严密;易代之际,黑幕重重,统治集团之作为,更是不可告人。史家秉笔直书,每每得祸。因此对当时政治中的许多隐秘,故用曲笔;对封建统治者的恶行,也常有回护之处。这种加工过的历史资料流传下来,固然有助于后人对历史脉络梗概的了解,但在某种意义上,又妨碍对历史某些真相的探索。中国古代诗作以抒情言志为主,与史相比自有其不同的功能作用。尽管如此,古诗中仍含有一些与史相通之

8、处,潜在的史料价值不可忽视。儒家传统诗教之说认为诗有“兴”“观”“群”“怨”之功用。所谓“观”,或曰“观风俗之盛衰”(郑玄说),或曰“考见得失”(朱熹说),即要求诗人在诗中反映社会现实,使读者藉以了解各地风俗民情、时运盛衰。所谓“兴”“怨”,或曰“感发表意”(朱熹说),或曰“怨刺上政”(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