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ID:10310053

大小:6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_第1页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_第2页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_第3页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_第4页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党从中国国情出发,领导人民进行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在此基础上,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从实现工业化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发展战略,从总体上看是一种赶超战略。其时,我们想尽快摆脱贫困和愚昧,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在此时期

2、,中国*党确立的现代化目标,经历了从工业化向四个现代化的转变。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3年,毛泽东指出,要在10年到15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内,基本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的发展战略。1954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要求。1956年9月,中共八大将这一任务写进了《

3、中国*党章程》。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59年底1960年初,在读苏联《*经济学教科书》时,毛泽东又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lOcaLHost在1964年底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正式向全国人民公布了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确定发展目标的同时,毛泽东也提出了实现目标的大概时间和战略步骤。1955年3月,他在中共全国代

4、表会议上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情况是复杂的,国民经济原来又很落后,要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50年的时间,即到这个世纪末。1955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七届六中全会上,他又提出:大约在50年到75年的时间内,就是10个五年计划到15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可能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6年9月,在会见前来参加中共八大的南斯拉夫*主义者联盟代表团时,毛泽东又说: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50年到100年的时间。经过1958年“

5、大跃进”运动的失误,到1959年底1960年初,毛泽东指出: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1961年9月,在会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时,毛泽东又说: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1962年1月,他在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1963年9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讨论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时,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

6、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宣布了这一任务和实现步骤,并获得人民代表大会的通过。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勾画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蓝图,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尽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是,在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就是,基本形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得到大幅度提升,教育科学文化卫

7、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获得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这一切,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在从新中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这段时间里,经济建设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片面强调重工业的发展,使农业和轻工业严重滞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经济效益,造成资源的浪费;不断扩张建设规模,忽视技术进步,形成工业部门在低水平上不断扩大和重复建设;注重建设和生产,忽视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等。中国式现代化和小康社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和中共中央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中国国情,重新思考和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