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05132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生态文明意识与经济发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文明意识与经济发展[摘要]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关注的主题,生态文明意识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运用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对生态文明意识的产生、发展进行了考察,分析了生态文明意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提出了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的新观点。 [关键词]文明生态文明意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 生态问题自古就有,但生态文明意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不同程度的觉醒。意识的觉醒程度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探讨生态文明意识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生态文明意识对经济
2、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如何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并用以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生态文明意识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文明是标志人类社会发展状态的历史范畴,既与社会意识紧密相连,又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不同的文明意识产生于不同的社会实践,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经济的发展又有着不同的影响。 纵观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文明经历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历史形态。渔猎采集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该时期的人类脱胎于动物界不久,对自然界的认识改造能力极其低下,尚处于朦胧状态。人类活动远未超
3、出环境的容量,与生态环境保持着原始共生的关系,这一阶段的人类文明又称原始共生文明。农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大约在一万年前,人类发明应用了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人类实践的深度广度都有较大增加。不过从总体来看,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方式只能顺应自然界的发展变化,维系了生态环境的平衡。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以对自然的顺应为主要特点,因此又称顺应文明。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新的生产方式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由过去简单
4、地消费自然物变为越来越多地加工改造自然物,由过去那种对自然单纯的依赖顺应关系变为征服改造关系,这一时期的人类文明又称为征服、改造文明。这种文明意识使人类的欲望无限膨胀,对自然界为所欲为,导致人类越来越深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环境恶化、物种绝灭、酸雨肆虐等。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生存根基的动摇,迫使人类彻悟:这种征服、改造的工业文明意识与人类的初衷相悖,它虽然给某些地区带来了经济发达和高水平的物质享受,却是以全球生态平衡的破坏和更多地区的贫困加剧为代价的。因此,探讨新的文明模式,树立起新的文明意识,就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任务。20世纪末产生
5、的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模式。它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特色,以无害环境的高级“绿色”技术为依托,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为标志,以无害于环境、无害于人类的生态生产为内容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高级文明。它是在原有的文明模式走到历史的尽头甚至出现危机的情况下适应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并且是以克服原有文明的弊端为根据而产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伴随着生态文明的产生而产生,一般是指人类善待自然,将自身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某一因素来考虑,对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生物物种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正确看法和态度。它表现了人类追求洁净环境、生态和谐的美好愿望,引导着
6、人们为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特别是经济行为,以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意识是一种划时代的文明意识,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二、生态文明意识是实现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生态文明意识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反叛,它将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统一起来,把此与彼、局部与整体、目前与未来有机统一起来,强调人与人、人与物的协同进化,将视野从局限于个体发展转为注重整体利益,从注重局部利益转为注重全局利益、从单纯注重经济效益转为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注重微观效益转为即注重微观效益又注重宏观效益。树立
7、生态文明意识对实现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生态文明意识催生新的思想观念。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上的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发展中国家只要能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牺牲资源和环境是无所谓不重要的。如果这认识得不到及时扭转,思维方式得不到更新,就不可能使现实中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现象,特别是以资源耗竭、环境退化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现象得到真正的扼制。出现这种认识的根源在于没有理顺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应当认识到,经济增长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全社会的经济条件、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经济发展
8、并不等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为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和国民生产总值在短时期内的大幅度上升,必然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最终导致经济衰退。因此,要使社会经济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应彻底放弃资源无限、环境容量无限的幻想,深切认识生态文明与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