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01625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浅析努力开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努力开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论文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依据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从分析互联网的特点出发,探讨网络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开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对策以供商榷。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继2004年l0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之后,2005年1月又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意见和会议均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
2、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这就向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互联网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已深入到各行各业各角落。2005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IC)发布的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4年底,中国内地上网用户为9400万,其中宽带网用户4280万,上网计算机4l60万台,下注册的域名、网站数分别达到43万和66.9万,网民每周上网13.2小时和4.1天。据预测2005年中国内地网民的人数将达到1.2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
3、国家。而1997年这一数字却只有62万,7年问增长了150多倍。在高校大学生上网率几近100%。可以说,21世纪的高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个性心理、道德法制观念等都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应对网络化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网络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互联网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
4、段,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的便利和机遇。 (一)网络信息内容的广泛性和跨时空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空间得到空前地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需要大量的信息做支撑。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却是信息容量小,视野不够开阔,内容陈旧单一,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吸引力,大大减弱教育的实效性。而网络信息的传播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包,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为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开放性环境和广阔的空间。网络信息的跨时空性
5、主要是指信息传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天24小时都可以上网获取各种信息,不同高校、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资源,相互交流探讨;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网络可以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合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可与政府机关、家庭、企业等相连,这为社会各界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二)网络信息速度的快捷性和即时性,大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贵在及时,忌放“马后炮”
6、,及时的关键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和使用要快,只有“快”,才能将工作做在前头,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计算机网络被喻为信息的“高速公路”,它的应用与快速发展为我们快速、便捷地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信息提供了可能。由于信息传递的快捷,即使远在万里,也可以“当面”讨论问题、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克服了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造成的障碍,缩短了时空距离,从而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三)网络信息形式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将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新的渠道和手段。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基本上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
7、、一张嘴,在网络信息时代很难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网络信息的传播形式己不仅仅足文字,还包括声音、图片、动画甚至是图文、音像并茂的影视画面,这种多媒体技术不仅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方式、条件、效果等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拓展,而且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身临其境,大大改变了沿袭多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方式和手段,学生在网上可以眼、耳、手、脑并用,达到最佳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四)网络信息使用的开放性和可选择性,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新模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与而对而教育这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
8、改变以往在教育中的从属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师和感兴趣的话题,并与教师及其他学生之间建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