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经济学分析:一个文献综述——基于范式演进的视点(上)

知识的经济学分析:一个文献综述——基于范式演进的视点(上)

ID:10295983

大小:6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知识的经济学分析:一个文献综述——基于范式演进的视点(上)  _第1页
知识的经济学分析:一个文献综述——基于范式演进的视点(上)  _第2页
知识的经济学分析:一个文献综述——基于范式演进的视点(上)  _第3页
知识的经济学分析:一个文献综述——基于范式演进的视点(上)  _第4页
知识的经济学分析:一个文献综述——基于范式演进的视点(上)  _第5页
资源描述:

《知识的经济学分析:一个文献综述——基于范式演进的视点(上)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知识的经济学分析:一个文献综述——基于范式演进的视点(上)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们对知识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嵌入于近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全部过程之中的,有关文献相当浩繁,但却杂乱无序。如何充分利用和解读现有文献,需要我们确立一种更为广阔而深远的理论视野,力求将不同社会经济实践条件和制度背景下有关知识问题的观点尽可能全面、有机地纳入讨论框架,从而提炼其精要,勾画其关系,整合其逻辑,以深化对知识的经济学把握。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范式演进的角度,对现有的文献做个重新梳理,因为这是理解和探究知识与知识经济问题的一条极富学术价值的研究之路。      一

2、、引言:范式及其演进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范式。所谓范式(paradigm),按照科学哲学家Kuhn(1962:第9页)的理解,就是一种“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该科学共同体共有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了共有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并成为规定相应学科发展方向的共同传统。1Kuhn给出了范式的一般内涵,在此基础上,Lakatos提出了科学研究纲领,用之于范式内部的基本结构的分析。按照Lakatos(1978:第7、66、67页)的理解,研究纲领或范式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体

3、系,包括内核和保护带两部分。对某种特定的范式而言,保护带是外围,由种种辅助性假说构成,是不稳定的,可变的;内核是核心,由基本理论构成,是稳定的,不容改变的。范式的演进有两类:一是范式进步,即内核不变,通过对保护带作出适当的调整,包括取消、修改、完善或增加辅助性假设,以增强该范式的解释力;其二是范式革命,即抛弃既有范式的内核,用一种新的内核取代原有的内核,由此形成了一种新范式。范式演进的现实形态,首先是通过保护带的调整,以适应事物的新变化、新发展,从而提升解释力和预见力,这就是所谓的范式进步。否则,就要寻找和确立一种新内核,发生范式革

4、命,最终促使一种新范式的形成。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么一个范式进步与范式革命这两种类型交替出现即范式演进的过程。    上述分析表明,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范式演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门学科解释力与预见力提升的过程。经济学自然也不例外。综观经济学发展史,范式演进的脉络清晰可见。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对知识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与阐释,伴随范式的演进,经济学家对知识范畴的认识不断深入。     二、古典经济学范式:知识的逻辑起点与动力泉源    深入领会古典范式的精髓,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所蕴含的知识命题的某些涵义。    (一)古典经济学范式    分

5、工和专业化思想是古典经济学的灵魂。古典范式的内核是: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按照Smith(1776)的阐释,这其中的逻辑是:(1)国民财富增长,源于劳动分工;(2)劳动分工成百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3)分工虽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分工的水平受制于市场范围。沿着Smith的分工思想,经济学家们进一步作出了深入的探究。2    综观Smith及其承继者对古典范式的发展,与古典范式内核相适应的保护带可以表述为:人类自身得以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物质财富的生产与再生产的持续进行,及其伴随的社会生产力的内生演进势态,也即人类社会劳动分工内生发展假说

6、(Smith,1776;Marx,1876;Marshall,1890;Young,1928;杨小凯、张永生,2000)。这个保护带囊括了以下两个重要命题:其一,分工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的,分工的层次与内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其二,分工的演进是与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息息相关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必然要从浅层次的低级分工演变为人类共有的知识要素的高度专业化分工。这实质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知识分工。3    (二)古典经济学所蕴涵的知识命题    古典分工思想为知识分工范畴的出现提

7、供了一个理论基础,知识分工范畴是根植于分工思想之中的。因为正是分工的深化才最终产生了知识分工,并引起了后来经济学家的关注。Hayek(1937)在20世纪30年代与兰格(OscarLange)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大论战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知识分工范畴,正式地把知识问题纳入经济学的视野。Hayek(1937:第50页)指出:“……显然存在一个知识分工的问题,它与劳动分工问题非常相似,起码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是,自从我们的科学诞生以来,后者就是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而前者则完全被忽略。尽管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的中心问题

8、”;BeckerMurphy在1992年的《分工、协调成本与知识》一文中所作的均衡分析首次引进了“知识”变量;4汪丁丁(1997)试图以知识互补性为基石,建立所谓的“知识经济学”;以Drucker(1971、1998)为代表的管理学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