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88876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浅论汉川善书的传播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汉川善书的传播 [论文关键词]汉川善书;民间文化;活态表演;传播机制 论文摘要:国内民间活态表演的善书尚在湖北汉川留存。从传播学视角考察,汉川善书有以下特点:传播的思想观念是善恶报应,感情基调以悲苦为主,叙事奇巧真实;虽然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在过去存在“知沟”,但在当下并不明显,受者的显著特征是消极抵触大众传媒;以群体传播模式传播,在传播中艺人运用了群体暗示、群体感染、群体压力等传播机制;其活态存在与当地传统文化的惯性、好巫思想的延续、农商结合的生活格局有密切关系。 善书,广义来说,就是宣传伦理道德、劝人去恶从善的通俗教化书籍。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善书是宋代《太上感应篇》,但“善书”
2、这个名称,直到明代才最后确立。据资料记载,湖北汉川善书已经有240多年的历史,其不是仅以善本形式流传民间,而主要是一种韵散相间、讲唱结合的曲艺曲种,以活态形式存在于民众生活中,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以下本文将从传播学视角考察汉川善书,对其传播特点进行分析,思考其活态存在的原因。 一、汉川善书的传播内容 汉川善书的案传保存较好,经初步搜集和整理已有328案。[1](P17)通过分析其中代表性的案传,发现汉川善书的传播内容主要有以下特点。 汉川善书传播的是“善恶报应”观念,其融会了佛道两家的因果报应思想。这种“善恶报应”观念,体现了民众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朴素的命运观。如《滴血成珠》中,勇
3、敢善良的琼瑶最后做了进士夫人,作恶多端的秉兰父子人头落地;《白公鸡》中的李氏贤良宽厚,使丈夫步步高升;《一口血》中的余海子由于调戏贞女玉芝,后咎由自取,获罪入狱;《堂上活佛》中的儿子杨黼对母亲孝道有亏,耕种多不如意,懂得尽孝之后,田生双穗,被皇帝恩赐翰林。在大多数案传中,善恶报应的执行者主要是神灵、包公式的清官(代表权力的人物)或者老天爷(看不见的命运)。如杨黼行孝靠道长的点化,琼瑶昭雪成婚靠包公和皇帝做主,陶立本恩将仇报遭雷电击死(《恩将仇报》)。受历史条件制约,民众对自己改变命运没有信心,所以就靠一种简单化的信仰、信念来建立和维护心中理想的社会秩序。当然,也有少部分案传中好人的命运是靠
4、自己的智慧来改变的,在俗世生活中的有限领域,民众对自身力量是肯定的。而且这种“头顶三尺有神灵”的信念在以前甚至现在的民众心中所具有的力量比法律的威严更能抚慰人的心灵。因为“善恶报应”能给受伤的好人以最大的补偿,给愿意去恶从善的人指引最好的出路,给恶贯满盈的人逃脱不掉的惩罚。 汉川善书的感情基调以悲苦为主。在案传底本中处处都是哭唱段,表演时主讲讲到动情处,其他演员就插入哭唱段。《滴血成珠》中插入哭唱段达16个之多,《一口血》中,玉芝父亲的死和故事主题并无多大关系,但故事开篇就此哭唱了61行之多。甚至连主人公团圆,从苦海中解脱,也要加上“忆苦”的唱段,极尽“悲苦”之能事。正如笔者调查善书老年
5、观众所知,他们对善书的评价也是:“汉川善书,悲也是悲,喜也是悲。”虽然汉川善书大多是大团圆结局,但艺人们更喜欢展示人物命运的悲苦。艺人殷福喜曾告诉笔者,善书讲唱的深奥之处,在于艺人投入感情,使台上台下又哭又笑。为何?因为悲苦更能打动人,用悲剧心理学来解释,即“喜剧主要触动我们的理智,而悲剧却深深打动我们内心,激发我们的情绪”[2](P331)。悲剧的欣赏使人产生快感,“无论使精神有所寄托还是转移注意,都能使生命能量得以发挥,给人以紧张感,努力感或生命力感”[2](P327)。听善书的观众大多上了年纪,经历了一些人世沧桑,善书悲苦的情节和演唱腔调也就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调动他们的情绪。 汉川
6、善书的叙事奇巧、真实。汉川善书有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戏曲和通俗小说,因此有类似的叙事套路,一般都是巧中滋事,神仙相救,贵人相助,状元及第,皇帝旌表,最后大团圆。如《滴血成珠》中琼瑶遇古成壁而一下河南;二下河南赵虎收留;三下河南虽遇山贼,结果山贼是她舅舅;四下河南,包公帮她挽回名节,还被皇帝封为“节孝公主”。坏事都让她遇到,听众对她的悲苦感同身受;然而好事也都让她遇到,善必须要得善报,善报必须要用“巧”来圆场。《白公鸡》中如无一系列的巧,黄玉堂也不会成就功名。《堂上活佛》中的杨黼也是遇上神仙,通过神仙的法术,田生双穗,才会被皇帝恩赐翰林。除了奇巧,还有真实。所有的案传都像新闻纪实一样,交代了几
7、个“W”:When?Where?Who?What?Why?如《鸳鸯镜》讲的是清朝雍正年间晋洲离城县南门外十余里马家沟马凌云;《好姑娘》讲述的是1948年重庆大足县西门外八里曾家湾刘氏家的故事……几个W的交代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增强了吸引力和说服力。善书艺人把善书故事文本称为“案传”,即有此意,真实发生的故事加强了“善恶报应”的可信性和控制力。 汉川善书的“善恶报应”观念,悲苦的情感,正是其实现教化功能的手段;叙事的奇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