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热计量方式的研究

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热计量方式的研究

ID:10287923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热计量方式的研究  _第1页
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热计量方式的研究  _第2页
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热计量方式的研究  _第3页
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热计量方式的研究  _第4页
资源描述:

《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热计量方式的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热计量方式的研究摘要  本语言针对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的特点,根据电子式。仪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管道散热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探讨了如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条件下,减少温度传感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较少的水温敏感元件,对单管顺流式采暖系统房间供热量计量,是完全可行的。无跨越管的单管顺流式采暖系统,进出水温敏感元件可减少40%;带跨越管的水平式采暖系统,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可以减少30%。这不但减少设备投资,而且减少安装工程量。  关键词  采暖系统热计量既有建筑建筑节能改造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建设了大量的节能建筑,这

2、些既有建筑内的采暖系统以单管顺流式为主。由于单管顺流式系统的用户,一户内有若干个产管,每根立管中的热水自上而下流过每一层的散热器后进入回水管,与大家设想的热量计量条件不同:即每一户只有一个给水入口和一个回水出口,具有测量流量和温差的条件。因此有人认为单管顺流式系统不可计量。实际上,不同的采暖系统形式,需采用不同的工作大批量制造的计量仪表。为解决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的计量问题,我们在96年开始的中加合作项目--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单管顺充式系统供热量计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采用单管顺流式系统的建筑物,在每一户

3、内,是以相互独立的每一组散热器来进行供热的,户内各房间的散热器的相互独立特点,可采用按照公式(1)原理制造的计量仪表。                  (1)    式中:A、b--由实验确定的散热器系数;     β1、β2、β3、β4--与散热器使用条件有关的系数;     F--散热器面积,m2;     tp--散热器平均温度,℃;    --计量仪表的采样周期,S。  由式(1)可见,只要测得室内温度及散热器平均温度,确定仪表的采样时间,即可得出散热设备放出的热量Q。测量tp的方法不同,热量计量的方式也不同。目前按照式(1

4、)制造的仪表有两种,一种是蒸发式仪表,一种是电子式仪表。  二、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热量的计量方法    在既有建筑改造试点项目中,采用的电子式计量仪表就是通过测量散热器的进出水温度和室内温度的方法,进行热量计量的。散热器的进出水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每组散热器的进出水的支管上。这样对于一个具体房间来说,房间供热量QZ应是散热器的散热量与管道散热量之和。        即:QZ=Q+QL               (2)  式中:Q--散热器散热量,J     QL--管道散热量,J。  理论分析表明,由于水温不同,每层房间的管道散热量不同。

5、表1是一个具有6根立管、5层建筑物的管道散热量占房间供热量的百分比情况。采暖系统为异程式带跨越管的单管顺流式系统,两根立管的间距为3.3m,建筑物层高为3.0m,立管6是最远立管。由表1可知,不同楼层不同立管管道散热量是不一样的。靠近主立管处管道散热量占房间供热量的5.2%~10.1%,最远立管为4.3%~7.0%,系统平均为6.35%。如果仅计算散热器散热量,则房间的供热量将少计6.35%.              管道散热量占房间供热量的百分比   单位:%   表1既有建筑采暖系统热计量方式的研究:三、结果分析    1.无跨

6、越管的单管顺流式采暖系统  对于一栋5层的建筑物来说,理论分析表明,无跨越管的单管顺流式采暖系统,进出水温敏感元件可减少40%。为了对各种计量方式比较,将考虑管道散热量以后,传感器不减少时的测得的房间供热量,计为方案1;将考虑管道散热量以后,传感器减少40%时测得的房间供热量,计为方案2;将不考虑管道散热量以后,传感器减少40%时的测得的房间供热量,计为方案3。经计算可知:  (1)计算管道散热量以后,方案1和方案2相比,水温敏感元件减少前后,测得的每个房间供热量基本相同。每根立管上各个房间供热量之和的最大误差为-0.33%。整栋楼各

7、个房间供热量之和的平均误差为-0.25%。这表明采用此法,整栋楼各个房间供热量之和要多计算0.25%。  (2)如果不考虑管道散热量,方案1和方案2相比,水温敏感元件减少前后,得出的每个房间供热量相关较大。每根立管上各个房间供热量之和的最大误差为8%。整栋楼各个房间供热量这和的平均误差为7.3%。这表明采用此法,整栋楼各个房间供热量之和要少计算7.3%。  (3)方案2与方案4(水温敏感元件不减少,但不考虑管道散热量时)相比,得出每个房间供热量误差。经计算可知,如果不考虑管道散热量,每根立管上各个房间供热量之和的最大误差为10.8%。

8、整栋楼各个房间供热量之和的平均误差为6.62%。  (4)方案3和方案1相比,得出的每个房间供热量误差。可知:靠近主立管的立管所在的顶层和底层房间,由于不考虑管道散热量,最大误差为12.2%。其余房间最大误差为1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