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思考【摘要】在各级党组织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仅就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意义、特征、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党支部建设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传统的思想、习惯、陈旧的知识和技能快速打折,信息爆炸和知识和倍增,已经把更多的人推向无知的边缘。在这个新的时代,学习已不限于课堂教育,也不仅限于文凭和学历,而更多的是形成独特的价值取向,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人们逐渐认识到,建设学
2、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为此,欧盟发表“终身学习白皮书”、德国发表“汉堡宣言”、加拿大开展“解放运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为建设学习型社会而努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同时提出,要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为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吹响了冲锋号。在各级党组织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具有
3、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仅就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意义、特征、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法进行探讨。 1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党支部是许多党员入党后开始进行党内生活煅练的第一站,在大学期间党支部的培养教育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这部分党员进入社会后的党员形象的体现及作用的发挥。中组部发布的200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全国共发展党员280.7万名,发展的党员中有学生106.7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8%。在所有职业中,2008年发展学生党员数量增加最为明显,比上年多发展7
4、.1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比例比上年增长2.2个百分点。由于申请入党年龄规定是18周岁,大多数应届高中生毕业时年龄刚满18周岁,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党员是大学阶段才入党的,即使是在中学阶段发展的极少量党员,在中学阶段参加党内生活时间也是极短的。因此,可以基本推断,全国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党员是在大学(含研究生)阶段度过他们党内生活第一站的,这一时期培养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功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思考、解决问题的立场、方法,在这一时期养成的党员意识,以及养成的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员基本条件要求一致的思想
5、倾向,都将影响到这部分党员毕业后转入工厂、农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后,作为各行各业党支部新鲜血液的共产党员的形象的体现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党支部是各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单元。建设学习型组织是党中央向各级党组织提出的要求,但真正要将此任务落到实处,着力点还是在支部。就如没有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单元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一样。没有学习型的党支部,就不可能有学习型党总支和党委、也不可能有学习型的政党。因此,在全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学习型党支部的建设是最为基本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 在大学生党组织中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具有独特作用。大学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校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能否在大学阶段,除了完成好相应课程的学习和本领的锻炼,还建立了正确的学习模式、培养好过硬的学习力,决定了他们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继承好。大学生党支部是学生中的进步组织、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进步力量,在大学生党支部中进行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把学生党员煅造成真正的“学习者”,首先以燃起他们更高的理想、深广他们的思考、坚定他
7、们的行动,进而带动周围的同学共同学习,以带动广大的青年学生一起共同进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对于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创新力和战斗力,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特征及建设目标 认清学习型党支部的特征,是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基础,结合学习型组织的特征进行考察,笔者认为,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就是应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和方法对大学生党支部进行教育和管理,以提高大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创新力和战斗力的过程。因此,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除了应具有一般
8、学生党支部所具有的传统学生党支部的特征外,还应同时具有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下面,笔者试图从学习型党支部和非学习型党支部中党员个人、党员团队、支部、与其它组织的关系的比较中来认识学习型党支部所具有的独特特征。 2.1党员个人 在非学习型党支部中,学习是被动的、松散的、临时的,学习没有一贯性和连续性,学习对工作的促进作用有限。在学习型党支部中,学习是持续性的,学习被战略性地结合到未来组织的需求上。党员个人具有自我超越精神,以应对条件挑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