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

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

ID:10284568

大小:6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5

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  _第1页
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  _第2页
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  _第3页
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  _第4页
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的基本认识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的制度性改革,不仅造就了整个中国文化领域的广泛的结构性变异,同时,它也在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部,产生了相应的深刻变动,不断促成了广大民众在精神取向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迅速变更,进而形成了整个中国社会在文化层面上的精神分化与重组。这其中,也包括了中国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异。从总的方面来看,90年代、尤其是最近几年间,中国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异呈现出由统一向分化、由教化模式向消费模式、由社会活动向个人娱乐、由自发向自觉的转换,从而形成了

2、整个社会审美风尚的大的改变。一、90年代中国社会审美风尚的变革现状需要指出的是,90年代中国社会审美风尚的变革,在它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中,潜在着一种相当明确的意识形态立场,即在放弃"政治──道德一体化"的文化价值理想的前提下,充分张扬大众意志的生活享受权利及其现实表现形式,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追求个人基本生活利益的直接满足。很显然,这种意识形态立场的出现,是与90年代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变革和文化发展趋势联系在一起的。由于90年代中国社会本身处在一种不断趋近于以经济活动为中心的结构调整过程之中,由于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结构开始充分体

3、现出"经济──商业"的利益主导性,所以,对于90年代的中国社会和普通大众来说,把现实活动的基本目标落实到物质生活积累和占有的过程中,落实到直接具体的日常享受之上,便是一个应和了现实社会与文化的基本结构且又非常实际的价值前景。它表明,在整个90年代中国社会中,"以经济为中心"既是一个十分诱人的社会政治纲领,同时,在现实活动层面上,它也是中国大众的具体生活信念和价值坐标,是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生活改造和提高的基本力量。90年代中国社会审美风尚的变革,正是在这样一种潜在的意识形态立场上展开的。如果说,一个时代的社会审美风尚总是体现了这

4、个时代基本的文化存在状况及其价值取向,那么,90年代中国社会的审美风尚正体现了在经济利益的强力驱动下,中国大众对自身生活的一种新的、自觉的要求。这一要求的根本之处,便在于它充分强调了现实生活满足的必要性和绝对性,强调了通过物质占有和消费实现大众生活享受的直接可能性。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弥漫于整个社会进程之上的生活"审美化"图景,已经非常具体地再现了90年代中国社会审美风尚变革的总体面貌。"审美化"成为今日中国社会的直观现实。概而言之,这种生活的"审美化",意味着:第一,大众日常生活需要的直接满足,既是整个文化建构的基本价值

5、目标,也是大众对于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直接规定;第二,文化的生产与消费呈现了一种向感性"享乐"动机的充分归趋,大众生活过程呈现出十足的娱乐享受形态,洋溢着现实感性的快乐情调;第三,大众生活过程不再追求自身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深度,而是主动寻求能够直接体现当下满足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以便在日常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的直接乐趣;第四,物质积累与丰富作为"审美化"的现实前提,在生活"审美化"过程中直接引入了物质功利主义的实践企图,从而使得"美"与人的现实物欲发展之间产生了一种新的互动关系,物欲的充分实现成了日常生活在"审美"方向上不断自我

6、拓展的内在因素,而生活的"审美"情调则包装了人的具体物欲动机。具体来说,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的变革,在总体上具有这样几个特征:1、大众日常生活需求及其满足的直接需要,在审美层面上催生了一种极具世俗化色彩的价值追求;满足大众最基本的生活享受需要,表现人在世俗幸福中最普遍的物质欲望,成为90年代中国社会审美风尚的一个突出特征。"世俗化"成为当今审美风尚发展中的一个具体标记。这里,所谓"世俗化",同一般意义上的"庸俗"、"低级"等等,是有所差别的。如果说,整个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显著改观,突出表现了那种同最一般的物质利益相一致的大

7、众意志、大众实践的急剧扩张;那么,在社会审美风尚的变革进程上,"世俗化"的特征正体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层面上,对于那些体现最广大群众的基本要求和欲望、体现普普通通的生活满足的对象和事件的爱好与感动。在这里,人们没有伟大的理想冲动,没有宏大的生活目标,也没有坚毅不拔的精神信仰,有的只是实现人际间在日常生活中那份脉脉温情的渴望、满足生活基本享受的热情。可以说,这种"世俗化"的审美风尚特征,一方面再现了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进程的基本脉动,另一方面则再现了当中国社会群体精神的存在情形。我们从中不难看出,首先,90年代中国社会审美风尚的变

8、革,具有一种对于理想精神价值的消解性。它意味着,人们不再把确立生活的远大精神理想当作一个现实的目标,也不再把重建生活的崇高意义当作自身行动的前提。相反,在日常生活的具体活动中,人们开始把自己的眼光从理想的天空收了回来,投向脚下的现实;生活的精神意义逐渐为日常活动的物质要求所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