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

ID:10284361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  _第1页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  _第2页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  _第3页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  _第4页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  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内容提要:云南省经济的落后根源于云南省县域经济的落后。云南省县域经济的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制约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要发展县域经济,除需在调整产业结构、招商引资、培育特色经济等内生变量上下功夫外,政府的财政支持十分重要。  关键词:云南;县域经济;财政政策  发展县域经济历来受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体制瓶颈日益凸显,改革进入了艰难的体制创新阶段。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一)县域经济的

2、现状  云南省共有129个县和县级市,其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经济总量小。2003年我省县域国土面积占全省的95%,耕地占96%,人口占85%,GDP完成1512亿元,仅占全省的61.49%.县域地方财政收入79.65亿元,占全省的34.8%.根据国家统计局测评:2000年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指数为全国倒数第3位,比西部平均低2.3个百分点。2003年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云南县域基本竞争力排第28位,没有一个县进入全国的竞争力百强县。县域经济不发达,经济总量小,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极大制约,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

3、严重的问题。  2、经济结构不合理。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03年全省三次产业比重为20.3∶43.4∶36.3,县域的三次产业比重为29.8∶37.0∶33.2,与全省相比,一产高9.5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低6.4和3.1个百分点。由于第一产业投资收益低,一产比重高,说明社会资金无法向效益更高的工业、服务业转移,大量劳动力没有得到最优配置。也说明我省县域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3县级财政自给率低。全省129个县级区划中,有110个需要省财政补贴,占85%.补贴后标准收入仍低于标准支出,存在财力缺口的有89个,占县级总数的69%.

4、有6个县财政支出依赖度超过90%,福贡县高达95.63%.4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低。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县域公共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社会危机处理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相对落后。教育普及不够,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观念落后制约县域经济发展。与发达省市区相比,云南的县域经济发展缺乏新思路新举措,尤其是少数县乡政府领导,还没有摆脱旧观念、旧思维、旧习惯的束缚。一是存在封闭保守、小富即安、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小农经济观,缺乏科学发展观。二是习惯于等、靠、要和政府包揽的计划经济观。由于贫困县有扶贫政策,富裕县却没有

5、鼓励支持政策,导致不少县级领导热衷于戴贫困“帽子”,而且戴上就不愿脱。三是忽视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还没有转变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观。四是有的干部弄虚作假严重,缺乏正确的政绩观。思想观念落后的集中表现是:抓抢机遇的意识不强,创新开拓的勇气不足,营造发展环境的措施不力,干事创业的氛围不浓。从而导致县域经济的创新缺乏动力,发展缺乏良好的机制和环境。  2.贫困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低制约县域经济发展。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贫困问题将会长期存在,扶贫开发仍然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国家(2000年)核定的农村贫

6、困人口标准,2002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86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764万人,占乡村人口的23.8%,其中286万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主要聚居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干热河谷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科技文化落后,劳动者素质低,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农民出不去,自我发展能力低,返贫率高。  3.县级财力严重不足,收支矛盾突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全省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县市主要集中在昆明、玉溪等少数发达地区,多数县市的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支出却快速上升,收支差额扩大

7、,导致县乡政府只能依靠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维持正常的机构运转和工资发放。由于县域财政支出主要是保工资、保机构运转,公共支出和生产建设性支出的资金很难保证,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4.县级财源结构单一,难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我省“七五”至“九五”时期开展的县域“减补创亿”及财源建设,在引导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受到市场、自然条件、政策环境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项目建设的行政干预多,失误率比较高,财源建设在一些县市没有产生预期效果。目前,绝大多数县市的经济基础还很脆弱,缺少支柱产业,难以支持财政收入快速稳定

8、增长。近几年,受市场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双重影响,我省以烟草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发展速度放慢,难以继续支持县级财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